中国和美国为何互相不信任?——《中美战略互疑》报告摘录及作者访谈
中国对美国的不信任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就开始存在并延续至今。而目前美国官方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不断壮大的实力不会专门针对削弱或损害美国的利益。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师小涵
(明镜/图)
编者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作为合作者,于2012年3月共同发表了《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报告。
两位学者同政府接触非常多,报告由两位作者各自叙述本国政府的观点,随后共同撰写后续的分析和建议。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双方理解对方思维方式的能力”。作者相信,中美双方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则难以制定出减少或控制战略互疑,并且符合双方利益的政策。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授权同意南方周末对报告内容进行部分摘录,供读者参考。
什么是中美战略互疑?
“战略互疑”,是指双方在长远意图方面的互不信任,即认为对方国家实现其主要长期目标,是要以你本国的核心发展前景和利益为综合代价的。令人担心的是,截止到2012年,战略互疑好像在两国均有增长。这种观念一旦发酵,就会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导致中美关系呈现全面敌对状态。
中美两国广泛的交流活动未能使任何一方建立对对方长远目标的信任,相反,缺乏互信的问题正日趋严重。不信任本身即具有缓慢的破坏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反过来又会加剧不信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描述中美两国国内各层次决策者对中美长期关系的基本观点,而非表达大众观点。报告重点也不在于说明双方在日常事务的各种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意愿,而是集中分析中美对彼此的长远意图产生疑虑的因素。
中国为什么不信任美国? (中方观点)
中国对美国的不信任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就开始存在并延续至今。当北京觉察到美国方面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产生更多担心的时候,北京就会向华盛顿保证,中国不会寻求挑战或者代替美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同时,在北京看来,正是由于美国的政策、态度和误解,才导致了两国之间缺乏互信。
中国对美国的不信任主要出自:
1.国际体系的结构变化
如今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明显缩小。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美国的GDP是中国 GDP的八倍,但是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减少为不足三倍。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不是几十年的时间。
中国的政治精英普遍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西方民主和经验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中国模式”(或者所谓“北京共识”)的特征是构建全方位强大的政治领导,从而确保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和经济事务,这与那些出现“颜色革命”每每导致国家分裂、西方侵犯其主权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很多人深信美国在处理世界事务时的最终目的是维持其霸权和统治,所以,华盛顿将会试图阻止正在崛起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提高自己的地位。
根据中国人对世界史的典型理解,美国政客是“丛林法则”的忠实信徒,他们推行民主和人权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其实现强权政治的政策工具。
2.政治和价值体系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开始,人们始终坚信美国一直怀有阴险的图谋,策划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把中国变成它的附属国。这种计划被称为美国对社会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一直防范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主流观察家们仍然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目的是要&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