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向左走?向右走?——加拿大记者眼中的“城中村”

大多数时候,桑德斯只是告诉人们各地城中村里发生了什么,而没有深究为什么发生。写重庆和深圳,并不是为了解释中国的城市化,他想告诉人们:遇到这些问题的不止你自己。城市化是影响全球四分之三国家的世界性难题。

责任编辑:李宏宇 助理编辑 朱晓佳 实习生 周鑫 王磊

重庆“六公里”城中村。桑德斯之所以敲定“六公里”是因为那里能听到“乡村变身城中村的完整故事”。 (受访者/图)

当桑德斯把目光聚焦到重庆市南岸区一个名叫“六公里”的城中村时,他发现政策和现实并不一致:这里的外来人口大部分没有获得重庆户口,一家三口、五口挤在十来平方米、条件简陋的租屋里。

重庆“六公里”

当“重庆”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版面的同时,它也成为加拿大记者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一书的开篇。

“落脚城市”(arrival city)是作者创造的新词——乡村移民进入城市前的落脚地。为了成为城里人,他们奋斗在这些位于城市边缘或中心的“飞地”。2010年起,加拿大《环球邮报》欧洲记者站站长桑德斯走访五大洲二十多个乡村移民社区,完成了这部纪实作品。

桑德斯成长于多伦多一个城中村社区,许多邻居的祖辈来自中国、越南、葡萄牙、希腊等地的贫困农民家庭。这些外来移民常常是一家几代挤在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屋里,从借钱开一间小店铺开始立足发展。政府并没有强行拆除这些看上去不怎么体面的小店,也没有“户口”限制,任其自由生长。移民挣来的钱一部分扩张店面、购买房屋,一部分寄回老家,剩下的投入下一代教育。渐渐地,这个城中村通过自身“造血”,融为城市的一部分。

“我逐渐明白,这个贫困移民社区的模式,就是改善我周围人们生活的一种机制。”2012年4月,桑德斯在上海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说。

在重庆,桑德斯进行了一个月的研究。当地官员向他描绘了许多蓝图:从2010年起:未来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租屋,解决100万到200万人的居住问题;陆续引入300万农民工进城给予重庆户口,让他们成为“城里人”。

当桑德斯把目光聚焦到重庆市南岸区一个名叫“六公里”的城中村时,他发现政策和现实并不一致:这里的外来人口大部分没有获得重庆户口,一家三口、五口挤在十来平方米、条件简陋的租屋里。

“六公里”由抗日战争时期美国&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