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售教授

抽选评委程序不严格、评委本身不合格、评出的教授不合格: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丑闻由来已久。“开房收钱”事件暴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明码标价之下,一些硬性指标不合格的人被评为教授。更为怪诞的是,业务不合格的教授,反复当选评委。

责任编辑:杨继斌 实习生 谢雪

湖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已不是第一次传出丑闻。花钱买职称已是近年来的公开秘密。 (勾犇/CFP/图)

抽选评委程序不严格、评委本身不合格、评出的教授不合格: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丑闻由来已久

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评委“开房收钱”事件暴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明码标价之下,一些硬性指标不合格的人被评为教授。更为怪诞的是,业务不合格的教授,反复当选评委。

2012年5月4日,网友在微博上公布的一条短信引爆舆论。短信中称: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5月2日评委名单刚出,就有人接到短信指引送礼,评委刘一兵在新天宾馆开房收钱。

目前刘一兵已被湖南省教育厅终止评委资格,其所在学校湖南警察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已立案调查。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刘一兵承认在宾馆停留过四个小时,并与参评教师有接触,这是对他进行调查的原因,但刘一兵本人否人收钱。

有多名身在高校的知情人向南方周末记者反映,2011年高职评审期间,评委刘一兵与其秘书就有类似的开房“与参评人接触”的举动。当时的地点是在长沙车站北路的今朝宾馆,前往送钱的人同样络绎不绝。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了解到,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的问题,并不只是在“钱”上,已经影响到教授队伍的学术水平。

明码标价,硬指标可通融

申报教授、副教授,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和专著是“硬指标”。但多名申报成功的教授并不达标,相反,在核心期刊发表八十余篇论文的教师反而申报失败。

湖南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乱象,已有多年。2010年,一份源自高校教师之手的举报材料,就多次地被寄往湖南省教育厅,但毫无反响。南方周末记者获得了这份材料,文中包含大量案例,所提及的评委、参评人、所在学校均为实名。

比如文中称2010年的正高职称评审中,吉首大学陆晨、彭长锦,湖南警察学院曹超等人资格不够依然获得通过,而另外一些学术表现更突出的人却没有通过。

南方周末记者在CSSCI核心库检索的数据显示:上述三人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数分别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