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前后失守的勉强之作

早在1985年,维姆·文德斯就决定为皮娜·鲍什拍一部电影,缘起他被她那部迷死人的《穆勒咖啡馆》惊艳不已。但至她前年去世他始终没有开机,倒不是因为她从得知患癌到死仅有仓促的四个月,事实上,假如她今天还活着的话,这部片子或许还是在计划中。因为这位德国最出名的导演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结构和场面来呈现这位德国最出名的现代编舞家的艺术—皮娜的舞剧本身已经拥有角色、故事、画面、戏剧冲突、音乐、动作等等,跟电影一样多且恰恰雷同的一切,怎样挖掘电影的特质来别开生面、更为深刻地体现她的舞蹈,这实在令文德斯一筹莫展。甚至,他都没有趁她还活着时拍一些访问什么的。

早在1985年,维姆·文德斯就决定为皮娜·鲍什拍一部电影,缘起他被她那部迷死人的《穆勒咖啡馆》惊艳不已。但至她前年去世他始终没有开机,倒不是因为她从得知患癌到死仅有仓促的四个月,事实上,假如她今天还活着的话,这部片子或许还是在计划中。因为这位德国最出名的导演实在不知道用什么样的结构和场面来呈现这位德国最出名的现代编舞家的艺术—皮娜的舞剧本身已经拥有角色、故事、画面、戏剧冲突、音乐、动作等等,跟电影一样多且恰恰雷同的一切,怎样挖掘电影的特质来别开生面、更为深刻地体现她的舞蹈,这实在令文德斯一筹莫展。甚至,他都没有趁她还活着时拍一些访问什么的。

所以,这只能是一部主角缺席的纪录片,一部应景的、不得不的,一定要给自己或逝者一个交代的勉强之作,说得再难听些,它意味着文德斯对先前雄心的放弃,是一部认输的作品。该片结构如下:请皮娜生前掌门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所有成员各自陈述一番对皮娜的缅怀,并各跳一段独舞来表达哀思—其中不少跳得极差,似乎意在反衬离开皮娜的教导,他们是多么的一塌糊涂,其中穿插了皮娜四部最出名的舞剧作品, 分别是《穆勒咖啡馆》、《春之祭》、《月圆》和《交际场》。没错,导演正是用超过全片百分之九十五的舞蹈场面来纪念一位舞蹈艺术家,你能相信这是他苦苦思考了26年的结果吗?

弄巧成拙的是,为了遮掩技穷,他竟全片采用了时髦的3D拍摄,特别是那些在银幕下方留几排座位的剧场片段,其用意很明显,希望电影观众能够拥有剧场观众般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不是电影艺术,这是技术骗局。3D在并不能令我们身临其境之外,还奇技淫巧地破坏了皮娜舞剧朴实、粗粝、饱满的画面安排。而导演在同一部舞剧里,将分别拍摄的新老演员的舞蹈场面剪切拼贴,以及在被采访者发言时配上其缄默的肖像特写,这些小小的伎俩尽管有趣,却完全无补于全局的苍白。

当然,你若仅是出于要看一下皮娜的舞剧,了解一下她的艺术主张和成就的话,这部电影在功能上还是基本可以满足你的要求的。但就算如此,我还是想劝你不如干脆买一些她的舞剧现场更来得爽些。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