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不做中国的“希腊”——访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

GDP增速全省垫底,土地开发已近极限,城市形象争议不休,村镇规划壁垒依旧。东莞,正经受传统发展模式最残酷的煎熬,它该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何海宁 朱红军 实习生 王静怡 张路延

GDP增速全省垫底,土地开发已近极限,城市形象争议不休,村镇规划壁垒依旧。东莞,正经受传统发展模式最残酷的煎熬,它该何去何从?

昔日的“世界工厂”东莞,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GDP煎熬。2012年第一季度,它的GDP增速位列广东省垫底。

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东莞的个体命题,而是世易时移的大情势使然。更要命的是,东莞还需要舆论和公众给予更多的时间。上任才数月的市委书记徐建华,忍看现实,坚持称,“数字不是关键,关键是透过数字能看到什么!”他说,“东莞产业的转移问题不转不行,晚转不行,转不好也不行。”

但转型期间的缺氧阵痛,可能是他从政数十年来感受最迫切的。此前,他在韶关任职数十年,可谓草木了然于心。而现在则难免变数重重。他提及了前任的“四个忍得住”箴言,“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

忍得住当然是为了重新再出发,可是,他和他治下的东莞,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徐建华

你不能一直都是18%

南方周末大家都从GDP数据上看到东莞的艰难,增速居于广东省末尾了,但真正的困难是什么?

徐建华:浓缩为两句话,传统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但是科学发展模式又仍未形成。尽管我相信全国还没有哪个城市敢说已经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但我们是传统模式最典型的地区,之一都不是,而且省里说东莞转型升级成功之日才是广东科学发展的成功之时,最难就难在这里。再继续复制以前的土地、劳力红利驱动式发展,不可能了。

南方周末东莞的土地使用已经超警戒线了?

徐建华:一般来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不宜超过45%,东莞快逼近这个数字了。还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力的红利,要素价格上升,以OEM为主的代工中心国际市场的变化,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