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王振耀: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王振耀大多数时候都眉头紧起锁,但笑起来也异常爽朗。这就像他投身推动的中国公益事业,仰望是璀璨星空,实地却脚踩阴沟。王振耀置身其中,奋不顾身实现的,在他看来只是一种题中应有之义的理想。

王振耀大多数时候都眉头紧起锁,但笑起来也异常爽朗。这就像他投身推动的中国公益事业,仰望是璀璨星空,实地却脚踩阴沟。王振耀置身其中,奋不顾身实现的,在他看来只是一种题中应有之义的理想。

王振耀辞官两年了。采访的前两天,他刚从美国回来。这趟美国行,他听到了一个故事,“在美国觉得没什么。德伯菲特家族1946年花470万美元买了一块地,邀请联合国常驻到纽约曼哈顿,带动了整个地区开发起来。我听完之后才觉得原来是这样一个道理。公益慈善完全可以和商业、政治,特别是和地区发展结合起来。”

王振耀 原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 (杨子/图)

(杨子/图)

说这番话的时候,王振耀的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温润思顿的样子十足学者,但他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学者。这个经历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官二十年的五零后,在他即将从体制内全身而退之时,选择离开。这在中国,属于凤毛麟角。

和美国的故事一样,“这种事情在中国就会演变成一个阴谋论。咱们会把德伯菲特家族的举动演变成他想自己发财,政商一体。但事实呢,对纽约好,为什么不该让它发展呢?让它盖一盖,得到的结果是,整个曼哈顿的发展都与德伯菲特家族有关。这个家族起来了,经济也起来了,慈善公益也起来了,地区也发展了。既有公益事业又有商业成就。再看我们现在的慈善事业,要求纯而又纯,把慈善和清流两个概念等同了起来。”

这种等同实则是断层。上面的人在做,下面的人看不到。王振耀自己也曾经是上面在做的那一部分。而断层原因是“穷惯了”。“大部分人过去都生活在贫困中,从来没有想过捐款,认为捐款是富人的事,所以把捐款的门槛给定得很高,时间长了,我们就听政府的,我们是普通人,你们大人物去做,这也是几千年的一个遗留问题。归根结底是穷惯了,自然的想法和意识仍然没有转变过来。”王振耀当年也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他还保持着那一代人的贫穷习惯。吃剩饭,饭馊了舍不得扔,断续吃,不然,马上会想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被饿死的情景。

从高喊“狠斗私字一闪念”的时代出来,王振耀的传统观念也“很荒唐,就是不允许你考虑私人利益”。在从政之前,王振耀还有过一段当兵的岁月。他至今记忆犹新,当军官时,也不能戴手表,不能穿呢绒袜,不能用香皂……这些扭曲而沉重的历史包袱,背过了以后数十年。从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到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2008年那场震天动地的“5·12汶川地震”,成为王振耀真正从时代桎梏中行走出来的一场洗礼。民间和年轻的救援力量在灾区废墟中的崛起让王振耀不再同意中国道德论丧的说法。王振耀说,他一直相信的时代,已经勇敢地缓缓到来。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