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船对接国际空间站 私人企业开启航天新时代

与私人企业研发的飞船进行对接,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可是新鲜事。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航天模式的诞生。私营公司无论在技术方案的创新上,还是在管理效率上,都比政府投资的飞船研发要好得多。

责任编辑:朱力远

美国宇航员佩蒂特和俄罗斯宇航员Oleg Kononenko进入“龙”飞船内。 (CFP/图)

与私人企业研发的飞船进行对接,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可是新鲜事。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航天模式的诞生。私营公司无论在技术方案的创新上,还是在管理效率上,都比政府投资的飞船研发要好得多。

历史性的第一次

2012年5月25日,一艘叫做“龙”(Dragon)的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在了一起。与飞船对接,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算不上新鲜事,但这次却非常不同。“龙”飞船是第一架与空间站进行对接的私营飞船。

当天,在美国宇航员堂·佩蒂特(Don Pettit)的操控下,国际空间站伸出18米长的机械臂,抓住“龙”飞船,大约两小时后二者对接在一起。

“这可以说是开启了一个航天的新时代,或者是开启了商用轨道运输服务的新模式。现在美国宇航局想将近地轨道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移出业务,交给私营公司来做,美国宇航局以后将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月球以及更远的深空载人航天探索方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评论说。

美国宇航局在近年改变了他们的策略,将自行研制飞船转变为租用私营公司的飞船,这些飞船被形象地称为“太空的士”。

曾在美国宇航局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航天评论家詹姆斯·奥伯格(James Oberg)在“龙”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后称,这是太空旅游历史上最重大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