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慈善历史再造——公益革命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非常感谢启明,也向大家说对不起,我看启明主持他的衣服比我正规得多,我因为今天下午1点还在台北,飞回来通知我说6点半,我记得好像是7点,结果我非常的急赶回来终于赶到了。

非常高兴跟大家来交换这样一些看法,我觉得我们这几天是两岸四地的慈善专家在台北讨论一个另外很大的题目,是叫“宗教与慈善”。因为慈善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已经一个巨大的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出来了,今天我们要谈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是在座大家,包括启明,包括洪涛他们静悄悄在推动的一场我称之为叫“慈善历史再造”,也就是推动了一场微公益的革命,大家千万不要小瞧现在我们这样一些非常小的微博。我觉得微博时代大家都能体会得到,这一场静悄悄的发自于我们身边,发自于我们手上的这样一场“社会革命”是来自于技术的进步,网络开始对整个社会中国,对全球已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冲击。因为现在每一个人都成了记者,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年轻人手中发生巨大深刻的我称之为“革命性的变化”。这个革命性的变化是可以测度的变化,那是什么变化呢?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首先变化了,通讯、购物等等。第二个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你能知道,再看20年前,甚至10多年前那个时候网友你可以想象吗?现在网友是一个非常崭新的词汇,也就是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已经开始变化了,当然人们的价值观也静悄悄的开始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最关键的是人本主义的普及与博爱精神的弘扬。你看现在大家的价值其实比我们那个时代我坦率的说要进步得多,这一段的讨论对我这样年龄段的人就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冲击什么呢?像我们这样一个习惯于阶级斗争,分清资产阶级与物产阶级这样阶级阵线的人,也包括学问,我们学的都是斗争哲学,不斗是不行的。但现在突然发现大家提出一个理念,对罪犯也要保证其尊严,大家没有想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人本主义的这样一种革命,所以阶级斗争坦率的说,现在是不可能再像我们这一代那样。

微公益时代我认为它有三个大的社会功能,第一个大的社会功能就是它推动社会创新与社会道德的提升。大家看一看现在的社会创新是公众互动,自行设置议题,自行组织讨论,自我教育,因而产生出较大的内在的社会创新机制。内在的社会创新价值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道德不再是像我们这些人年轻的时候,和你们那个时候一样是响应政府号召,记下来我们怎么来实现社会道德,几十年前的我们道德标准都是法律上怎么说了,领导人怎么说了,我们记下来,来实践一种政府的号召。那个时候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的口号,但是你看现在是大家来决定,因此我认为目前是公众道德极为迅速提升的年代。我的看法可能跟大家说的还有一点角度的不同,我是认为公众道德现在是迅速提升,远远高于我们十年前,特别是三十年前那个时期的公共道德。

微公益第二个大的社会功能就是创新了公益慈善方式,创新慈善方式其实我在最前面我说了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从创新之声开始到了创新之行,为什么呢?因为网络是知识的传播,大家注意从金字塔的立体结构转化为扁平式的社会结构。因为我有比较,我们20年前,比如说我们当时不熟悉可持续发展是什么,那我们怎么来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呢?我们是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那里讲了什么话,然后我们来深刻领会,最后得到这样的一种知识概念的创新。现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开始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国际化,关键的问题在于传播的声音与行动分离的结构,过去分工很细,传播是传播,行动是行动,那是分离的,现在有了一种结合的工具条件。这个结合的工具条件非常有意思,声音就是行动,声音就能产生力量,声音就能马上测度出你粉丝的数量,也能测试出水军,我都不知道水军,后来有人说是“五毛党”,我看了很多网友说有很激烈的言论,说的拥护政府的政策说的有点过,我以为网络都这样,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水军说的话,然后我很奇怪,这都是新词,我都在学习,然后黑客到底怎么样,大家可以看仅仅是说就已经产生了行动,这在过去你不可思议,关键是媒体人的社会影响力现在转化为公益的行动力,创新之声完全变为了创新之行,这里最重要的是咱们今天做的活动。南方周末举办了这样一个创新之声,客观上立即就能转化为非常广泛的一种行动,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工具性的创新,现在可以导致一个组织的创新。比如说网络的平台大家知道,在过去不可能想象的是完全凭信念和信任来维系,但大家并不一定见面认识,就这样一个平台组织就产生了,这叫组织创新。这个组织坦率的说没有办公室,只有网友说大家就可以来做微公益。关键是项目也可以创新,困难者可以直接呼吁,响应者直接来组织调查,行动者也可以立即决策,缩小了项目的基本周期。微公益第二大社会功能把整个社会慈善的发展模式给改变了,这其实是历史的创新。

第三个功能更有意思,说微公益居然能够倡导公共政策的创新,这个是我们过去都不能想象的。因为传统的公共政策创新模式主要是以政府的行政部门为主的,当年我在政府里面也是这样,我们几千年来政府管理体制和我们大众的心态往往形成一种阳光雨露式的管理体制,这种阳光雨露式的管理体制,如果我们政府官员表现的时候大家都还很习惯,关键是我们有一些慈善家也学着政府官员,比如说陈光标先生也学着我们官员的行为方式给穷人发钱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不对,看着不习惯,我当时跟媒体说,那你当年怎么看着我,看着别的领导人发钱你们就习惯了。为什么?一个是传统的,传统是有一点阳光雨露式的这样一种管理体制,所有的公共政策我们只有等待政府去创新,创新之后我们就会对这项政策进行歌颂,然后越高歌颂的调子越高,大家知道我们总是说用英明、伟大的政策创新这样的词。但是微公益之后这个结构变了,变到哪去了?微公益推动,尤其是“免费午餐”“爱心衣橱”,你们知道这两个公益行动有多么有影响力,免费午餐是改变了我们中央政府,国务院的一个政策,跟着免费午餐的测度算出来160亿,是财政体制变了。大家知道爱心衣橱是什么概念?爱心衣橱原来我在民政部做十几年,就是管理衣物的捐赠,衣服和物品的捐赠,我们到现在做慈善超市,坦率的说还有很多体制变不过来。我不知道像王凯、马洪涛他们几个记者居然号召号召就把这个动起来了,我动了十几年,我是开动和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器来干这件事的,现在不如洪涛他们几个人,他用了什么,当然他们用了他们的爱心这不用说了,这个毫无疑问的,但是关键是用了技术。用了微博公益、舆论各种各样的手段,然后政府就赶快的行动,因为爱心衣橱他们的创新度也是很强的,他们的行动力也是很强的。

我们现在来看一看微公益创新的经验,它证明了什么?它表明了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很深度思考的。一个是创新,其实公益创新,包括别的多方面的创新,其实并不神秘,今天洪涛来了,他们几个团队,包括支持的团队王总也都来了,他们不是神,他们没比我们多长一个耳朵和鼻子,他们就是不同人。但他们想到了创新,在身边行动了,其实就让普通的日常行动进行了一些改变,现在看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发起社会创新价值,我们大学生更有条件创新。应该说这个创新的要素被现在的舆论界激活了,当然因为有了技术条件,也因为了微公益。

第二个创新从这些经验来看,需要准确的发现社会问题,定位社会问题,并能够设计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与方案。说创新很神秘,但是他们一旦发现很微小的社会问题用具体的行动来解决,立即就开始有了效果。

第三个创新需要从细小之处开始,细小到什么地方?不要把创新推卸到政府或者其它大的社会组织,没有,是从能够把握的领域和环节开始。我们还是以洪涛他们为例,他们的团队去做报道,比如在博鳌论坛他们做报道,然后一看好多公益人来了,来了就举办酒会再来说说爱心衣橱,说了就很有影响,他们就用非常具体的,能把握的地方开始,所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参与,我觉得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没有把创新推卸给政府,咱们等着政府吧,政府不让咱们创新咱们也不创,不是这样,自我创新立即开始。这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革命性的一种突破。

但是我坦率的说微公益创新现在还有两个挑战,两个大的挑战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个是可持续性,就是人力资源和资本的保障是公益项目和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微公益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保障,可持续性是一个挑战。第二是专业性,创新的发展需要专业性的保障,而微公益的创新往往是及时反映社会需求,要避免很多官僚化的,非常复杂的那样一些环节,但是不可能经过较为复杂的专业化过程,这是两个挑战。

那怎么办?我想了想,我总结很多微公益的行为,我觉得微公益创新要注意的三大机制保障,这种机制保障它的立足点是什么?立足点在于大家看微公益为什么会有影响力呢?立足点它是一种和谐型建设,把社会公益说的非常具体,没有说到对抗性的这样一些语言,这样一些词汇,因此这样的社会创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完全可以做到持续的发展,如何持续而有效呢?我觉得是三个方面要注意:一是注意建立咨询机制,你一定要想到创新的时候就要站在现实很多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既有的经验,以便使创新更有社会基础。我觉得现在有几个慈善组织做微公益的时候很快就找到有经验的一些从事慈善工作的人员,使我们的构思有社会基础;二是要建立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从而获得较为便利的组织依托;三是要注意发现与现行政策协调的接口机制,从而使创新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一定要组织依托,再一个要注意有一个接口,接口你就能找到一个杠杆来让整个社会政策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整。

我觉得其实现在是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都可以有条件让我们参与甚至发起微公益的创新,这个创新其实也是解放我们自身历史再造的要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历史,创造历史没有那么神秘,关键是你要行动,你要善于行动。我谈这些想法,不一定准确,希望得到大家批评,谢谢大家!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