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 第16次高考

高考,已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觉得纯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么多年,怎么就考不下来,又不是造原子弹,心里还是不服气。”

考了16年,梁实仍然会紧张,只是比第一次稍稍好些

梁实把采访约在了成都市区的一家茶馆。最近几年,高考前夕,他都来此复习功课。

记者选了一个窗靠路边、光线看起来还不错的小包间。后到的梁实一进房间,就笑哈哈地嚷嚷着要换房间,他说,太压抑了,不想让生活也成了考场。

这是2012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也是梁实自1983年之后的第16次高考。

出房间时,茶馆的女服务员问梁实考得怎么样,他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嘴里重复了6次“考得不好”。

当有人问他今年能否上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答道:肯定考不上大学。服务员再问,明年还继续吗?梁实脸上带着一丝莫名的微笑,挠着头回道:这是心愿,下决心好好复习,肯定考得上,保证明年就会成功。

梁实走后,服务员回头告诉我,这句话梁实每年都说。

梁实在四川大学校园里,这是他的高考志愿学校(张鸣/图)

考前考后

6月8日,考完最后一门课,45岁的梁实走出设在成都二十中的考场,他有些沮丧,“又没考好。”他此前曾15次这样走出考场。

低着头,挤过密密麻麻的守候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家长的人墙,他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他回头看了一眼,却找不到一张自己熟悉的面孔。

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一家他常去的茶馆,他需要反思这些年高考从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刚开始考的那几年,每年就差个十几分,但总上不去,现在几年大概都只有三百多分,总不过400分。”

他不觉得这是一种退步,“从理解的角度这是一种进步,因为现在的题越来越难了,题量也越来越多。”

坐在茶馆里想了几个小时,梁实终于想通了,他总结,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己学习习惯不好”。

梁实说,他复习高考资料时都只看,却从来不动笔,这导致他做题生疏,不流畅。另外,现在的题量比以前大,不给考生太多思考的时间,自己没有经过课堂上的系统性的训练,因此答题起来会比较吃力。而他是那种上一题不思考明白,就不会往下一题做的人,这浪费了他太多时间。“如果不限制时间,我一定会考得很好。”&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