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路径系列报道】“中国皮都”蜕皮记

平阳官员们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清查风暴,总共出动了6万多人次进行扫荡式检查,而污水依然源源不断。“那排出来的可就是美元啊。”

■编者按
    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以GDP为纲的官员考核体系在呼吁了多年之后终于得到修正。
    修正的背后,是中国污染减排任务空前繁重。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不仅是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的目标,也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做出的承诺。
    为了实现目标,中央政府推出了包括财政资金支持、一票否决等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所有的治污和减排都注定是严酷的,因为其实质是重新分配社会成本和价值。
    在这场重新分配利益的战争中,公共政策、市场机制该有怎样的创新?治理污染和产业升级的途径在哪?资金从哪里来?怎样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战争中,民间智慧不可或缺。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也是题中之义。
    2008年是节能减排的关键一年。号角已经吹响,现在是集体寻找解决路径的时候了。
    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节能减排路径系列报道”,希望记录下全国各地寻找答案的努力。如果哪个地方或哪些行业在节能减排上有什么经验或困惑,请与我们联系:deng007@vip.sina.com,让我们一起分享和分担。


从排多少污水建多少污水治理厂,到根据河流环境容量倒推生产能力,这是“皮都”水头镇一个治污理念的大转变:环境优先取代了GDP优先。然而,无论对排污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而言,减少生产能力就意味着减少收入,这种转变除了从上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