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博鳌 当“论坛”成为一种政商社交】非常“鳌翔”:从这里,亚洲领导世界

“希望有一天,人们探讨亚洲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博鳌这个平台;探讨新兴经济体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博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的期望,一天天在实现。

“希望有一天,人们探讨亚洲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博鳌这个平台;探讨新兴经济体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博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的期望,一天天在实现。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亚洲等新兴经济体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发达国家应化挑战为机遇,从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中获益。”2011年11月22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爱丽舍宫设置酒会,款待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资本会议的来宾,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高度概括了博鳌亚洲论坛来到巴黎的价值。

2011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10周年,也是中国入世10周年,更因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老二,博鳌小镇也越来越像达沃斯一样,成为全球精英的集结地。论坛理事、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评价说,博鳌亚洲论坛越来越体现全球理念,显示博鳌亚洲论坛已经参与到全球议程的设置当中。

中国崛起和全球化这两股力量正在不断抬高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地位。

学会向世界说话

龙永图是中国加入WTO的功臣,也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功臣,从2003年到2010年,他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长达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龙永图警觉地意识到,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美国患重感冒全球一起埋单医治的全球格局面前,博鳌亚洲论坛不能是亚洲人自说自话的地方,必须成为全球议程设置者,必须成为全球政商要人的对话舞台,从而“向世界说话”。

龙永图说:“博鳌亚洲论坛是‘for Asia’,有亚洲特色,但它不是亚洲人讨论亚洲问题,而是全世界讨论亚洲问题的平台,后来我们更把论坛定位为全世界讨论世界问题的平台。博鳌亚洲论坛中的狭义的‘亚洲’概念已经成为了历史。”2010年论坛理事会改选,美国前财长保尔森、俄罗斯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即是明证。

有意思的是,保尔森当选理事后,还真把自己当作博鳌亚洲论坛的主人了。2011年年会期间,他和老朋友、博鳌亚洲论坛新任秘书长、中国前驻美大使周文重一起举办了一个环保NGO招待酒会。

笔者采访保尔森,为什么在博鳌亚洲论坛搞环保NGO招待酒会?他答:“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人们注意到中国的环保组织并对他们产生兴趣,有些人或许会想与他们一起工作,有些人或许会对他们进行支持。多年以前,我致力在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成立亚太理事会,目的是推动中美环保合作,将美国最先进的环保实践经验带到中国来,同时令美国人对中国美丽的自然景观产生兴趣。”因为保尔森的个人魅力,这个酒会不仅吸引来大球星姚明,还吸引来了很多中国著名企业家,保尔森也达到了他的目的,让精英们关注环保NGO的工作,论坛年会也因为这个酒会而有了多元的色彩。

从“亚洲”到“世界”,这个定位背后,是博鳌亚洲论坛价值观的跃升,即从“共赢”到“包容”。龙永图说:共赢理念更多是讲国与国、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共同发展,包容性发展更多强调在一个国家经济内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共赢。把共赢和包容性发展结合起来,就变成一个“立体式共赢”,不仅国与国之间实现共赢,而且每个国家之间不同群体、不同利益之间实现共赢。正是在这种价值引领下,2011年论坛年会,中外嘉宾们重复最多的一个意思是,“惠及所有国家,惠及所有人”。

2009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西方媒体评论说,博鳌亚洲论坛试图将其影响力从亚洲延伸到北美和欧洲去;2010年,博鳌论坛理事会改选,保尔森、拉法兰、切尔诺梅尔金当选理事,美、欧、俄前政要均入主博鳌,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影响力”成型;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在全球金融阴霾密布的景况下,走向巴黎,向世界说话,组织行为国际化首战告捷。中国一步一步崛起为全球影响力大国,博鳌亚洲论坛也一步走向全球性论坛,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意见桥梁”。

议程设置之变

博鳌亚洲论坛曾经徘徊在低谷。尤其是2005至2007这几年,一方面中国高层领导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未固定化,导致论坛邀请各国政要参会时出现被动,而政要人数减少或级别降低,对商界领袖的参会热情也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论坛议题设置固守亚洲,有点自说自话,国际主流媒体都没兴趣来采访。

后来,中国高层形成了共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国领导人以国家主席、人大委员长、总理和政协主席为主,轮流出席。论坛理事、海南省副省长、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透露,2008年论坛年会,他与龙永图向中央献计,将国事安排和论坛结合起来,胡锦涛主席在三亚举行国事活动,而后与各国领导人率各团核心成员专赴博鳌出席年会开幕式。因此,200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显得隆重热烈。这一年,还有一个大亮点,即胡锦涛在博鳌与台湾当选“副总统”萧万长的会见,一下子涌来六十多位台湾随行记者,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时代周刊》等国际主流媒体亦争相前来报道。

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中国作为金砖五国轮值主席国,又将金砖五国首脑峰会放在三亚举行,而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巴西总理罗塞夫和南非总统努马集体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盛况空前。再加上议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题和全新挑战”这个全球性话题,激发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政要、企业家以及学者们热烈讨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经过2009年伦敦G20峰会让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大为提升后,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力也水涨船高。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具有主场优势的中国,不仅有温家宝总理的大会主旨演讲、前副总理曾培炎的午宴演讲,另有12位重量级的部级官员担当分论坛的演讲嘉宾,明显拉高了中国政要的能见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更是当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超级明星”,被中外主流媒体追捧。

到2011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就“去亚洲化”,此前的年会主题都含有“亚洲”二字,比如2010年是“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2009年是“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2008年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2011年的年会主题已经没有“亚洲”二字—“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里面的关键词是“包容”和“议程”,前者是一种全球理念,后者则显示博鳌亚洲论坛积极参与全球议程设置。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变化,显示的正是它从亚洲议程设置过渡到全球议程设置这样划时代变化,中国崛起和全球化这两股力量一起促成了这个变化。

作为东道国,中国感受到这个变化并顺势而为,顺水推舟。

鱼贯而来的明星嘉宾

从2007年论坛年会以来,出现一个趋势,即论坛邀请明星嘉宾成为惯例,这既是一种包装手段,也是吸引媒体扩大论坛影响力的利剑。2007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与会,记者问博鳌镇52岁的村妇李符花最关心论坛年会什么事,她反问记者,“那个叫‘盖子’(海南话谐音)的电脑人走了没有?”比尔·盖茨的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而他也确实提升了博鳌亚洲论坛在全球的能见度。

邀请明星嘉宾,第二成功案例是姚明,这是2011年年会。姚明具备全球影响力,尤其是篮球的草根性,使得他在一般民众中的影响力超乎寻常。会后,姚明参加了保尔森举办的NGO酒会,向与会精英分享保护鲨鱼计划。笔者问姚明,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谈保护鲨鱼有何用意?其实姚明的出发点很朴实:“鲨鱼主要的消费人群都是我们华人,包括中国内地的、香港的,包括在加州的一些华人。保护鲨鱼这件事,如果你让一个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人来做的话,他们会感觉反正外国人也不吃鱼翅,你们禁就禁吧,无所谓,没有那种穿透力。在这个时候他们(美国野生救援协会)找到我,认为我的影响力,包括由于我是华人,是跟此事息息相关的。”结果,姚明一讲,激起千层浪,香港一些商家还站出来指责姚明“妖言惑众”。

笔者是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保尔森NGO招待酒会唯一受邀入场的记者,在这个近百人政经精英云集的场合,笔者真切体会到姚明的影响力,张亚勤、沈南鹏等很多著名企业家都争着和姚明说话、合影。有些企业家甚至顾不得许多,直接以姚明为背景留影。

福田康夫直言,博鳌亚洲论坛欲保持活力,一是吸引更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参加,二是选择切合时机、引人关注的主题,并就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姚明已经证明了这两条规律的正确性。

文体明星参会博鳌亚洲论坛,为论坛增添不少亮色。2006年4月,内地歌手张靓颖作为亚洲娱乐圈唯一的一位艺人受邀出席此次会议。2008年4月,李连杰以“壹基金”创始人的身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慈善晚会,为海南的贫困学生募捐。2009年4月19日晚,赵本山带徒弟小沈阳、毛毛,为出席2009博鳌亚洲论坛的嘉宾演出了东北二人转。那次,赵本山在博鳌打高尔夫的间隙,接受采访时透露:他计划投资13亿人民币,筹划建设海南博鳌影视基地。赵本山还表示,他目前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沈阳,将来会在海南长住。

作为一个非官方的论坛,公开性和民间性,是博鳌亚洲论坛最显著的标签。作为一个民主开放的平台,集思广益的平台,与会嘉宾以轻松的心态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气氛中理性探讨亚洲的合作,逐步消除形形色色的误解,进而实现共赢,这可能就是博鳌亚洲论坛的生命力所在。

著名政要、知名企业家、球星、影视明星……纷至沓来。十岁的博鳌亚洲论坛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