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大手拉小手:如何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人类对新生儿的未来态度积极,不管利用什么手段,相信能殊途同归。而中国先后靠赤脚医生和医院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在预测中,中国及周边地区最有希望率先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线——3.6‰的新生儿死亡率。

每年有10万本不想怀孕的女性死于分娩,60万不想怀孕女性的孩子在出生1个月内死去,而其中很多人却对避孕羞于启齿。造成这种现状的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质的改变,但不代表我们束手无策、毫无作为。以下内容,希望能告诉读者现今全世界新生儿死亡现象的概况、成因以及解决之道。

人的一生中最容易死的4周是刚生下来的4周;其中75%死在第一周;第一周中最容易死的是第一天。唉,刚来报道就是小战士。

全世界为此非常焦虑。为了让更多孩子度过他们的5岁生日,联合国在《千年发展计划》中立下雄心壮志,希望到2015年儿童死亡率比1990年降低三分之二。如今期限临近,我们却远落后于计划。前面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每年只降低了2%,这意味着后五年必须有奇迹发生,才能赶上目标。死亡儿童近一半死在4周内。并且随着全球经济和卫生水平提高,营养不良和感染现象变少,大孩子的生命少了不安全因素,新生儿死亡的威胁就突显了。所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真是技术活儿,也成了攻坚的目标。

从下图可进行区域间比较。圆饼代表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饼越大死亡人数越多。如果打破颜色区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永远是孩子的地狱,8个里面会死1个;而发达国家同比143个只有1个。饼中浅黄色代表新生儿死亡,即28天之内死去的婴儿,平均下来能占小半张饼。

婴儿一出生为什么会死呢?不同地域主要死因不同,但窒息、早产并发症和先天缺陷总是三大死敌。

首当其冲的是窒息,就是出生时和出生后的缺氧,很多器官都受不了“憋气”,尤其是大脑。出生前胎儿还没开始自己呼吸,靠妈妈的血液提供氧气,妈妈血压下降就会影响胎儿大脑的供氧;好不容易爬出来喘口气,却可能被嘴里的羊水呛到。

为了对付这个难缠的杀手,美国《帮宝宝呼吸》项目向全球伸出援手,给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售卖特制的小盒子,好让经验不足的助产士学习如何处理婴儿出生过程的各种状况。盒子里包括操作手册和实战工具,包括一个充水小娃娃、面罩呼吸器,和一只企鹅造型的吸液器(吸嘴里的液体)。娃娃不仅外形逼真,更重要的是它的关键部位——胸,只有被正确“开始了呼吸”才会鼓起来。呼吸器和吸液器都是可灭菌后重复使用好几百次的真家伙。

操作说明简明而细致,“黄金60秒”中会发生多少事,外行也一目了然。如果哭了给妈妈,如果没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