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上网电价一周年考·投资】电站戈壁淘金:馅饼,还是陷阱?

一年多以来,试图“晒着太阳唱着歌”就能把钱挣了的电站开发商,在青海戈壁遭遇了重重阻力。而国家试图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政策,也在税收、路条买卖的异变中变成了地方招商引资的筹码,这对已进入惨淡周期的新能源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责任编辑:曹海东 何海宁 助理编辑 袁端端 实习生 姚小云 周琼媛 沈巧红

尽管阻力重重,光伏电站开发商还是削尖脑袋涌向青海戈壁。 (勾犇/图)

交了杂税,遇了掮客,压了保证金,光伏热土开张不易

一年多以来,试图“晒着太阳唱着歌”就能把钱挣了的电站开发商,在青海戈壁遭遇了重重阻力。而国家试图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政策,也在税收、路条买卖的异变中变成了地方招商引资的筹码,这对已进入惨淡周期的新能源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晒着太阳唱着歌” 就挣钱?

“他叫我捐20万,我说一分钱都没有,他气得把我骂了出来。”

36岁的光伏电站“站长”老林被格尔木市政府的领导赶出了办公室。

“他叫我捐20万,我说一分钱都没有,他气得把我骂了出来。”靠在火锅店满是油腻的藤椅上,老林一边抽着烟,一边用调侃的口气跟他的“战友”们讲述白天的经历。

老林的三位皮肤晒得黝黑的“站长”朋友撇着嘴笑而不语——这样的情形并不陌生。

这是2012年7月11日晚上,青海小城格尔木。几家响当当的国有大型电力集团的光伏电站“站长”们正在这里小聚,拥挤的屋子烟雾缭绕。

受益于优惠政策,就像当年的西部淘金热,老林成为最早一批涌入格尔木淘金的太阳能光伏电站投资者。干了一辈子“又脏又累”火电的老林认为,这回“晒着太阳唱着歌”就能把钱挣了。

一年以前的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1.15元/千瓦时的太阳能统一上网电价政策,这对遭遇行业寒冬,电池板大量积压,明星公司濒临破产的太阳能行业来说,无疑是根救命稻草。

与各路开发商一拍即合的地方政府,也誓言要把格尔木这个“兵城”、“汽车之城”重塑成一座“光伏之城”——建设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基地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群。现在,飞机在格尔木降落时,足足要花5分钟才能飞过政府规划的这片150多平方公里的蓝色电站区域。

最火热的西部光伏电站建设狂潮就此拉开序幕。

过去一年里,华能、国电、大唐、中电投等大型国企,正泰集团、汉能控股等大型民企,背景神秘的煤老板、林老板,以及国外太阳能公司和私募基金等各种背景的投资者如鲨鱼嗅到腥味般被吸引到戈壁,纷纷涌向距离青海首府西宁800公里远的格尔木戈壁——这里集中了青海省一半以上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