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通行,只需添点“麻烦”

责任编辑:史哲、戴志勇、蔡军剑

四川什邡、江苏启东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在肯定地方立即叫停项目的同时,也难免心存疑问:如此缺乏民意支持的项目,当初是怎样拍板决策的?个中原因想必有点复杂,不过可以料想,就是政府听取民意的渠道不太通畅。我也曾听闻有些地方的重大决策,往往是少数领导小范围酝酿拍板。至于经人大讨论、政协协商的过程,或减免,或走过场。只有在碰壁之后,才不得不改弦更张。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损失已经造成,负面影响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挽回。

李瑞环同志说过,认真开展决策之前的协商讨论,“履行程序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是有一些‘麻烦’,但它是民主权利的体现;履行程序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添了一些小‘麻烦’,可以减少失误造成的大‘麻烦’。”且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本是吸纳民意的制度化渠道——高明的领导者,想必心中已有筹划!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