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便宜

“比经济适用房更经济”,这样的广告语,对于收入不高不低但渴望拥有自家小窝的北漂一族来说,无疑极具诱惑。

  被高房价催生的“小产权房”同时迎来了发展高潮和清查风暴,被“小产权房”改变了的村庄和追逐着“小产权房”来到乡村的城里人该何去何从?

低矮的农舍旁就是簇新的太玉园小区

  开电动三轮车的毕师傅和他的乘客们住在同一个小区。每天,毕师傅往返于太玉园小区和轻轨“土桥”站,接送在北京市区上下班的邻居,有时也跑跑邻近的祥和乐园等小区。
  毕师傅的这些邻居们,下班后常常会到小区临街的餐馆吃饭喝酒,或者到萧太后河畔跳舞、打球、遛狗。再加上欧式风格的建筑、整齐干净的街道,如果不是“八荣八耻”宣传牌上的“张家湾镇张湾村宣”字样,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中国城市中最典型的小区。
  事实上,这些楼房是在毕师傅们的宅基地或其他集体用地上盖起来的,没有国家颁发的正式房产证,不能上市流转;再换句话说,这就是目前正处于政府清查、媒体报道、民间舆论等风暴中心的“小产权房”。
  6月25日,第17个全国土地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安家盛明确表示对“小产权”等违规土地开发建设的调查已经开始,确认违法将停工停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