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15)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2002—2003年间对1926名有出国经历的长乐人作过调查,结果显示,1978—1987年出国者仅有80人,仅占全部出国人数的4.4%。这批数量有限的先行者,为后来更多的长乐人寻找“花旗梦”做起了引路人。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农民(1980-1984)

第四组样本 走天涯,闯世界

第七篇 福州长乐:偷渡美国讨生活(1)

1955年正月初一,“猪仔”劳工张发球结束了在海外长达52年的打工生涯,突然出现在阔别多年的长乐猴屿乡张村。全村人错愕不已,奔走相告:“发球回来了!”

贫农张发球,据说1903年就被迫出洋打工,以80英镑的身价,签下了自己看不懂的英文卖身契。

在后人的讲述里,张发球后来又被转卖到新西兰种菜,每月所得仅1英镑,住的是草棚,吃的是粗粮。过重的体力劳动令他皮开肉绽,十个指头变得又粗又短。

张发球数十年杳无音信,巫婆告诉张妻:“发球乃于8月15日落水丧命。”家人设龛位祭奠,定8月15日为其忌辰。

1954年,经过新中国驻外人员出面交涉,张发球重获自由身。海外52年做工所得仅剩200多英镑,折合人民币1.92万元存入银行。所以当地人叫他“万九二”。

这是一段早年的传奇。它的影响在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对于海外打工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张发球辛苦为奴的印象上。

但是张发球返乡20多年后,长乐农民受生存环境所迫,最终还是不得不走上这条海外打工路。

来到纽约的郑家璧隔着重洋,用小学的文化水平给留守老家的妻儿写信,告诉他们纽约多么繁华,洗碗的工资高得离奇,“美国干一月等于家乡干三年”。他庆幸自己39岁了,还作出了出国打工的重大决定。

2007年,非法滞留美国长达17年的郑家璧“告老还乡”,在纽约刷盘子“刷”出来的自家楼房大厅墙上,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