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美国大选观察】美国大选2012:金钱味有点重

“金钱政治”常常被视为美国式民主选举制度的原罪。本文讨论的就是金钱与选举的种种纠葛——政治捐款与言论自由的关系,“金钱政治”如何让立法与司法缠斗不休,意识形态的分裂会怎样侵蚀民主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哲

“金钱政治”常常被视为美国式民主选举制度的原罪。本文讨论的就是金钱与选举的种种纠葛——政治捐款与言论自由的关系,“金钱政治”如何让立法与司法缠斗不休,意识形态的分裂会怎样侵蚀民主的价值?

花钱多的候选人都赢了

谈论政治,绕不开谈钱,竞选时尤其如此。

(东方IC/图)

大选中,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团队以及媒体一次次公布候选人募得的资金数额,往往成为战局“晴雨表”。毕竟在此前三次总统大选中,2008年奥巴马大胜麦凯恩,2004年小布什战胜克里,2000年小布什险胜戈尔,胜选者各有优势,但恰巧他们也都是筹款竞争的优胜者。简而言之,在21世纪的美国大选中,到目前为止,花钱多的候选人都赢了。

租赁办公室、发放职员薪水、广告、传单以及全国串场、演讲,无一不需要花钱,而且数目可观。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走完初选阶段的希拉里·克林顿,为竞选欠了约2000万美元。没有不费钱的选举,仅以2010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为例,五百多竞选者被选成了“大负翁”。为了筹集竞选资金,候选人及其团队绞尽脑汁,投机钻营。由此不难理解,政治献金为什么成了选举政治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

美国建国之初不是这样的。那时的竞选成本不高,加之建国一代的政治家往往都是拥有田庄地产的贵族,几乎不必依赖政治献金。此后,随着美国疆土扩张、政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手段的丰富……竞选对金钱的胃口也急速膨胀。投资当然是要有回报的。回报就是卖官鬻爵,政客一旦当选,金主们依据当初的出价的多少挑选空余的政府职位。

1881年,履新未久的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美国惟一数学家出身的总统因“计算失误”,漏算了一名竞选支持者,被此人枪杀。深受震动的美国政府改革公务员制度,渐渐杜绝了“卖官”现象。不过,现代公务员制度虽然阻止了官职交易,却不能消灭竞选对金钱的需求。为了获得充分的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