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18)

看到同村有胆大的在国外发了财,那些有心没胆的人也铁了心。往往一个家族只要出去了一个人,家族其他成员纷纷步人后尘,亲戚带亲戚,在日本各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福清同乡会,他们在外统一有个响亮的名称:福清哥。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农民(1980-1984)

第四组样本 走天涯,闯世界

第八篇 福建福清:丢掉锄头闯东瀛(2)

危险的偷渡

20世纪80年代初期,像陈勇一样以自费留学名义去日本的仅在少数。多数人是通过偷渡的方式,有些人还没到目的地便命丧旅途。

旅途究竟有多艰难?林民清翻出一摞发黄的照片,说了句:跟运猪一样。一张老照片,背后写着:1983年3月于东京。照片上,一个头发蓬乱的小伙子站在一家蔬菜店门口,目光呆滞,人都脱了形。老人说,这是大儿子林镜伟刚到日本第五天拍的。

林镜伟就是偷渡出去的。林民清找人借了2万元高利贷交给小蛇头。3月初的一天,他老婆早早起床,给儿子蒸了一锅地瓜。天蒙蒙亮,一辆拖拉机停在他家门口。林镜伟用两个10公斤装的塑料壶装满凉白开水,一个布袋子装上10斤熟地瓜、15斤地瓜干,带上一床被子和几件换洗衣服,爬上了拖拉机。

在去平潭县的路上,陆续又上来8名偷渡客。当晚,9个人在蛇头家的牛圈里铺上一层干草,六男三女蜷缩在一起,和牛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拖拉机把大家送到一处没人的海边。

一艘渔船载着30多名偷渡者,从平潭岛起航劈波斩浪,在海上漂泊了半个月,到达靠近东京的静冈。半个月旅程,林镜伟经历了渔船发动机抛锚、海上暴风雨、蛇头暴力等险况。“几名去东京投靠亲戚的妇女上船后,被带到甲板的中间舱,任蛇头为所欲为。”甲板上的暴雨流到底舱,汗臭味、垃圾和大小便混杂在一起,能把人熏晕。

经过这一番折腾,林镜伟上岸后,在老乡处睡了三天才醒来。因为睡得太死,老乡怎么推都推不醒他,以为他没命了。即便面临把命丢在半路的危险,依然不能阻止偷渡者前赴后继出国务工。“不让他们出去,除非海水干了。”林民清说。

作者:《南方都市报》特别报道组 出版:花城出版社

挡不住的赴日潮

林镜伟在一家冷冻厂找到一份搬运工作,开始偿还2万元的高利贷,早还一天就可以少100多元利息。

在日本,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福清人干的都是些报酬低下的脏活累活:在料理店刷盘子,在餐馆当服务员,在超市当营业员,在劳动密集型工厂打工,在屠宰厂杀鸡杀猪。绝大多数人同时打几份工。

身居日本10多年的老华侨陈才行说,很多福清老华侨最早在日本主要是贩卖布料,后来发展到去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大城市的中华料理餐馆以及海鲜蔬菜批发市场打工,工作环境极为艰苦。

看到同村有胆大的在国外发了财,那些有心没胆的人也铁了心。往往一个家族只要出去了一个人,家族其他成员纷纷步人后尘,亲戚带亲戚,在日本各个地方形成了一个个福清同乡会,他们在外统一有个响亮的名称:福清哥。

由于赴日者人数众多,福清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市场,分别涉及:蛇头、地下钱庄、银行、日语培训、机票代理、高利贷公司等,福清本地的建筑业因此也被带动,打工者用赚来的日元,在老家盖房子建墓地。

一个现象是,在福清如果是做买卖,很难借到钱。但是一个人如果要去日本打工,即使他已经背着一身债务,还是有人愿意给他资助数十万元。条件就是在国外赚的钱必须首先用来还债。

由于非法移民猖獗,福清市港头镇芦华村曾被公安部门列为“非法移民村”,并被施以停办护照3年的处罚,到前年才开始办理护照。即使如此,芦华村很多人照样通过求学、伴读、夫妻团圆等方式出去。芦华村党支部副书记余德宝说,“无非是手续繁琐一点,花的钱多一点。”

原本贫穷落后的芦华村,改革开放以来,共有3000多人在22个国家务工、定居、求学,主要是分布在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余德宝给记者算了笔账,若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