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步,最终在于人的进步

我们不懈努力,便是历史的前进之力,便是中国的进步之力。老人们已然老去,但他们曾为之努力的问题,依然坚硬:发展模式需转变,文化认同需建构,公平与正义需维护。

责任编辑:杨继斌

编者按:这是南方周末“前行的力量”系列报道的最后一期。我们已经推出的六位老人,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执着前行,从而散发出感人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说,“历史是个人的历史,个人是历史的个人。”我们不懈努力,便是历史的前进之力,便是中国的进步之力。老人们已然老去,但他们曾为之努力的问题,依然坚硬:发展模式需转变,文化认同需建构,公平与正义需维护。我们回溯六位不同经历、专业背景的老人的历史,便是回溯并呼唤健康而年轻的思想与力量。

换一个角度来看十八大报告,我们能发现十八大报告,以另一种方式,点到了南方周末“前行的力量”业已推出的六位老人的名字。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包括“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让我们想起袁隆平老先生和他的工作。

由大饥荒时路见饿殍而立志“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到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誉满天下,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农业科学的复兴。

43岁那年,袁隆平及助手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亩产量由300公斤提升至500公斤以上。2011年,他的攻关超级稻亩产达926.6公斤。他把“将农民从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