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书架】我书架上的神明

《中国哲学史》既对我有深刻影响,也是我现在还会读的书。另外两本对我有类似影响的书,是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最后,单子里还要列上《论语》与《理想国》。

责任编辑:刘小磊

白彤东。1970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实在的张力:EPR 论争中的爱因斯坦、玻尔与泡利》等书。 (何籽/图)

本栏编者邀请我给读者推荐几本书,这似乎假设了推荐者值得仿效,推荐者也很明白他自己如何走到今天,而他走到今天的路程,也可以帮助仿效者走到或走近他所在的地方。我自己是学哲学的,用汉语的“哲学家”自称呢,太过自夸;用“哲学工作者”呢,好像跟“性工作者”又成了一类。那我还是自称为哲学家吧。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也不需要有太多哲学家(要学点哲学的人应该多些)。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潮,文化人、“哲学家”特多,哲学爱好者也很多。但那也许是浮肿。之后所谓的物欲横流的时代,对哲学也许并非坏事。这样可以消肿,大浪淘沙。不幸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肿像是被刀乱砍下去的,有的肉被砍掉了,而有的肿还在。(这里欢迎大家自行对号入座。)

即使哲学家值得效仿,我们是否知道如何去效仿呢?我们当然可以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但是,学点儿哲学的人,就应该知道联接与因果性的差别。只是因为两个事情常相伴随,不等于说它们之间有因果联系。并且,即使哲学家的一些作为对他的成长真有用,不等于这对其他人也有用。“东施效颦”,“若不自宫,也能成功”,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铺垫完了,谈谈自己的哲学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