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热爱以理由

 

这个世界上,名望是为数不多能够打败时间的方法。

然而,一个人的名望到底如何,答案总在风中飘。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

谁在这片土地上标引风范?

我们尝试,立此存照。

 

“虚荣的最高形式是热爱名望”,这是美国怀疑论哲人桑塔亚那对名望的贬抑,这样的贬抑并不能阻挡人们追名逐望,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它是为数不多能够打败时间的方法。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古今中外大哲,在对人类这个物种进行了长久的凝思之后,在人的社会属性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西哲云:“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意见里寻求我们的幸福”,古圣言:“反身而诚,善莫大焉”,说的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这就决定了名望绝非一无用处的虚荣。古代中国,皇权弗及之乡村社会,实际行管理之责的,常常就是有名望的人。村庄里有什么事端,有名望的人出来,就能罩住场子,解决事情。一个社会若名望失效,几乎也就濒于礼崩乐坏、道德失序了。

现代社会,在信息技术的推动和放大之下,名望早已超越村庄的边界,成为全球通行证。而且流俗鼓励把野心喊出来,叫人人都知道。“做世界上最好的电脑”、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做世界上最好的点心”,诸如此类。人民群众其实十分慷慨,他们常常用钱包投票,把名望兑换成财富,当然,你兑换的也可能是一份遥远的欣赏,一个陌生的笑脸。

然而,在这个众声喧哗、龙蛇混杂的时代,一个人的名望到底如何,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榜样,谁在这片土地上标引风范,答案却仿佛总在空中飘。因此,我们这样揣度,若以年为度,给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名人名品按名望高下排一个座次,并且公之于众,不啻是件厘清黑白、彰显道德的有益之事?

名望所具有的难以量化的形而上特质,让这件事面临技术瓶颈。所以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名人名品榜单,多以财富数据为依傍,而对社会声望分层的研究,却基本还停留在学院的研究室中。为此,一向以弘道为己任的名牌杂志,携手暨南大学舆情研究中心,正式建立中国名望研究中心,致力于名流、品牌名望的研究,推出中国系列名望报告。

作为南方周末旗下男性精英杂志,此举可谓秉承了南方周末的视野和情怀,填补了社会评价体系的一项研究空白,并为学术机构提供一类全新的、有价值的新闻学研究和传播样本。

“中国名望指数”将围绕“名”和“望”两大维度展开分析,其中,“名”代表知名度,“望”代表美誉度。“中国名望指数”就是根据“名”和“望”的生成主体以及各自内涵设立相应的指标,并科学地设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行年度评价。

我们尽力用工具理性的态度来做这件事,在模型的建设上,力求实现均衡、有效,摒弃流言,发掘真相。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不会再做更多的事了。我们将和您一起接受结果。我们当然希望榜单能够传递正面能量,能发正声,但是,我们也相信斯图亚特·密尔在《论自由》中的名言——“比起个人,时代更不容易出错”。在此,我们姑且把媒体、公众在互联网平台上集大成的声音,视作这个时代的声音,姑且把我们个人的好恶,暂时搁置。

第一份报告的主角是商界名人。我们选取的40人样本,是基于2012年中国富豪榜名单(胡润版与福布斯版),同时考虑其商业外的公共影响力。他们未必是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人,但他们基本代表了中国商界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一群。他们都奔跑在通往名望巅峰的路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也有残缺和困顿、迷途与阻障。作为商人,他们常被大众划归功利主义的队列,但作为社会竞争的强者,他们又常被要求兼具公共立场、富有担当。在纠结的期待和看似矛盾的要求之间,在使命感和现实考量之间,在价值追寻和自我实现之间,这个年度(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7月1日),他们呈现出了怎样的姿态?

我们尝试,立此存照。

 

名词解释

名指数:由网页提及量、论坛提及量、微博提及量、新闻提及量、网民搜索量五大指标构成。名指数越高,相关人物一年内,在网络媒体的提及热度越高。

望指数:由媒体评价量、媒体正面评价率、望顺差、非争议系数等四大指标构成。望指数能客观反映,相关人物一年内,基于新闻评论的整体评价情况。

望顺差:首先,使用褒贬义词库判定相关人物一年内每篇新闻的情感评价(褒贬),再用正面新闻数量减去负面新闻数量,得到的结果就是望顺差。若望顺差为正值,则该人物的新闻评价偏正面;若望顺差为负值,则偏负面。

非争议系数:首先,使用褒贬义词库判定相关人物每篇新闻的情感评价(褒贬),情感评价(褒贬)一致性程度越高,非争议系数值越大,争议性越小;情感评价(褒贬)一致性程度越低,非争议系数值越小,争议性越大。该系数能直观反映相关人物一年内受争议程度。

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统计法的一种,常被应用于国家综合实力排名、高校排名。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将多个指标纳入统计,再用同一个尺度统一起来拟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便于直观分析和比较。“这样做的好处是杜绝人工介入,结果更科学、更客观。”

 

中国名望指数研究中心

主 任: 刘敏

执行主任: 黄惊涛 朱磊

秘书长:李军奇

副秘书长:王思尹

报告组组长: 李素倩

研究员: 张轶骞 曾浩 李质洁 胡方煦 廖桂铭 齐嫒

苏广萍 刘林 郑秋盈 柳滨 毛惊鸿

采编组:鞠青 王心仪 李佳佳 向伊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