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成龙

不知不觉间,“大哥”这个词和成龙绑定在一起很多年了。成龙的称呼“大哥”似乎是个例外,成了专有名词,甚至不用加上名字。

不知不觉间,“大哥”这个词和成龙绑定在一起很多年了。

香港演艺圈,男明星年轻时容易被叫某仔,辉煌些了可能升级为某哥,气场和名气再高些,可能升级成某爷。也可能因为长相帅气或粉丝希求青春长久之类的不知名理由,某仔地位再提升,也还是叫作某仔。无论如何,总会带上名字里的某个字,让人家分清楚这是谁。成龙的称呼“大哥”似乎是个例外,成了专有名词,甚至不用加上名字。

2009年12月1日,拍摄于北京歌华大厦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姜晓明/图)

这位不介意嘲笑自己鼻子大的国际动作巨星主演过太多英雄电影。但他不是打出一拳会捏紧拳头摆造型、被打一拳会酷帅啐一口以示轻蔑的硬汉式英雄李小龙,也不是衣袂飘飘、动作优美如舞蹈的儒雅式英雄李连杰。

电影里,成龙打出一拳就会痛得甩手,经常在各种尴尬境地里连滚带爬。

电影外,成龙曾向思远制片公司的吴思远大声陈述:“李小龙是超人,但是,我以为,观众想看的是普通人,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历经许多错误以后获得成功的人,有幽默感的人,不怕做懦夫的人。”此时,他还没红,还在像其他所有动作演员一样走李小龙的威猛路线,这条被李小龙证明过可以成功的路线让成龙几乎被当成“票房毒药”。第一次有决策者肯问问成龙:你想做什么样的电影呢?几个月后,因为做到了自己说的这些,成龙终于在曲折打拼数年后开始爆红,这是1978年。

他总结:“大多数动作片里的英雄都是一部完美的格斗机器,一个难以受伤、战无不胜的杀手。而我在影片里自始至终都被打得很惨。你失败,失败,再失败,然后凭借某种运气,最终设法取胜。那才是真正的生活。”

后来,他成了“大哥”。

除了电影,他还出现在无数活动中。他成为香港的形象代表,继而成为国际华人代表。他喜欢强调爱国,喜欢反复讲关灯省水这样细小却往往难行的道理,喜欢出现在许多慈善活动和政府活动上。他捐出了一半财产。他多了威严。他强调规矩和控制。他在“博鳌论坛”上讲“原来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搅起轩然大波。

那个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亲切底层小市民形象,似乎正在远去。他以前是阿龙、Jackie或者陈家驹,无奈却反抗,幽默而倒霉,百打不死,宛如小强。用流行语讲,那是屌丝英雄的故事。后来,英雄走出银幕,他是“大哥”。

到底什么是“大哥”?成龙解释为责任,不时抱怨当大哥真的很难。身边人对他的细心和照顾赞不绝口,可也挡不住外界的种种猜测和解读,甚至包括“你是不是有政治投机的成分?”

“我?”刚刚笑着讲完听到华人取得国际成就会特别开心的成龙,愣了一下:“我今天没有中国(身份)都很红了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