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面临“时间窗口” 建议设立改革委员会,推动十二项具体改革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由于外部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和内生问题的日益显现,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渐式微,而转型又步履艰难。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需要在体制上实施全面的改革以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寻求可持续的、均衡的、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改革窗口”的历史机遇期,如果丧失这个机会,长期积累的问题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经济、社会危机。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张庄

(向春 /图)

中国面临的新一轮改革是一个涵盖政治体制、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全面的制度改革。本文的重点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其中也必然会涉及政治和社会领域。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时期,由于外部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和内生问题的日益显现,持续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渐式微,而转型又步履艰难。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需要在体制上实施全面的改革以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寻求可持续的、均衡的、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改革窗口”的历史机遇期,如果丧失这个机会,长期积累的问题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经济、社会危机。

传统增长模式的式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从“黄金的十年”跌入“衰退的十年”。中国虽不是危机的重灾区,但也难以独善其身,从2011年起经济开始持续下滑。我认为,这个下滑有周期性的因素,但主要是结构性的,即它标志着在传统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已到达了一个拐点。这主要表现为: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依赖要素投入、规模效益的“赶超型”增长方式已走到尽头,而目前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源状况和技术水平均未能显示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创新型社会”的条件和能力。

中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三十年持续、加速的进程后开始放缓,城镇化率从九五、十五平均每年1.35至1.45个百分点下降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0.8个百分点。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期已经过去,“刘易斯拐点”到来。

中国社会老龄化已悄然来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享受的“人口红利”已基本耗竭。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拐点,之后转为负增长;届时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