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麻天祥:从佛教思想谈禅悦人生

什么是禅悦呢?通常跟禅宗有关系,和我们的生活也有关。禅悦就是禅定以后的喜悦,而我们讲的禅悦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佛教说“人生皆苦”,归根到底你的欲望太深,如何摆脱这种痛苦,这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摆脱了困扰和愚昧之后的洒脱就叫——禅悦人生。

什么是禅悦呢?通常跟禅宗有关系,和我们的生活也有关。禅悦就是禅定以后的喜悦,而我们讲的禅悦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佛教说“人生皆苦”,归根到底你的欲望太深,如何摆脱这种痛苦,这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摆脱了困扰和愚昧之后的洒脱就叫——禅悦人生。

儒家也是这样强调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就是“禅悦”。《庄子》说的更多,比如《朝三暮四》的故事,就是说名实未亏而喜怒无用,数目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你的心情。佛教则说随缘。无论是道家还是佛教,都追求这样的人生,特别是在非常大的压力下,尤其要珍惜现在所有,拿得起,放得下。这就是禅悦人生。

麻天翔: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先生,专治中国学术思想史。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中国宗教哲学室主任,作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宗教学和中国佛学。

因果思维

因果是一种普遍思维。作为佛教来说,有其特定的思维方法,第一个就是“已作不失,未作不得。”因一旦形成,不结果就一定不会消失;因没有形成,一定不会结果。体现的是因果的必然性。

第二个是自作自受因果的必然性,是佛家特有的思维,即要有条件,才能结果。什么时候成条件呢?那只有时间来说话了。有的人做好事不得好报,做坏事不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