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于见】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最近四十年,一些传统节日逐渐恢复,但是已经失去它们的本来面目,几乎所有节日成了旅游活动、购物黄金周。但是,节日不应仅仅是购物旅游聚餐的法定机会,春节从祭祖开始,清明思念祖先、端午纪念成为仙人的古代诗人……所有的节日都是要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纪念、沉思。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刘余琳

仅仅将传统节日法定并不够,还要恢复节日的意义和细节

多年前,圣诞节通过青年一代悄悄潜入中国,如今竟然已成为大城市一年一度的狂欢,高潮时几乎超过传统节庆。从1980年代偷偷摸摸地搞到现在把大街挤个水泄不通,圣诞节始终是自发的。现在,社会进步,一年年过着圣诞节成长起来的年轻警察俨然在维持着节日秩序了。在这天,我估计许多人一分钟也没有想到过上帝。中国圣诞节更像是某种新潮聚会、标新立异,狂欢、放松、发泄,也许还有对某种西方式的“更X”生活世界的向往,与信仰没多少关系,人们并非要皈依基督教。

浓墨重彩地营造节日氛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风俗、文化,甚至施政风格,就是城市建设,也是要建造某种象征喜庆、胜利、正在过节似的高大雄伟、焕然一新。崇尚大巧若拙、返本归真、素面朝天的中国传统被夸张乖戾的符号化粉饰取代,甚至都影响到艺术家,可以看看中国当代艺术。其实,这一套早已令人厌倦,某些空洞口号被一些单位悄悄放弃,但一些单位依然如故。有些单位聪明,将固定要挂的节日标语做成永久性的,每年到期就将同一牌子搬出来。有什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