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影响每个中国人钱包的方案 收入分配改革:“顶层设计”进行中

万众期待中,原本预计在2012年制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度延期。即使全社会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高,国民收入问题已是高层最为重视的工作,决定中国收入分配大框架的方案却迟迟无法面世。八年难产,方案究竟难在哪里?阻力来自何方?分歧存在何处?未来能否突破?南方周末记者遍访这个领域中的学者与官员,试图寻找答案。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从1980年代打破平均主义,到如今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的焦点始终随着中国改革的经济现实而不断变迁。 (CFP/图)

编者按:从1980年代打破平均主义,到现在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始终与中国转轨进程相伴相生、互为因果,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兼顾发展与公平的某种动态平衡。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而收入分配更是如此——城乡二元制、国企改革、财税改革……至今仍在变化中的经济现实,不仅让收入分配改革的框架不断变化,也让这个框架日益庞杂。

八年来,一项致力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顶层设计方案始终难产,映射出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艰难现实。如何打破僵局,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共同突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都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1960年代的日本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整整十年,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名的有关增长与分配的大改革,带来了一个腾飞的黄金十年,成为日本经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现在,中国来到了这个十字路口。

万众期待中,原本预计在2012年制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度延期。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2004年开始起草,在2010年初和2011年12月,曾两次上报国务院,但均未获通过。2012年,这一方案最初定于6月底出台,但数度推迟,坊间普遍期待将于12月出台——10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把制订这一方案作为四季度工作提出。但现在,最新的消息是,可能要到2013年3月“两会”后才会公布。

收入分配改革是本届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承诺的一项核心内容,旨在缩小中国明显拉开的贫富差距。在2012年3月的“两会”上,总理温家宝曾郑重承诺,本届政府要完成的五件难事之首,便是制订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但即使全社会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日高,国民收入问题已是高层最为重视的工作,决定中国收入分配大框架的方案却迟迟无法面世。

八年难产,方案究竟难在哪里?阻力来自何方?分歧存在何处?未来能否突破?南方周末记者遍访这个领域中的学者与官员,试图寻找答案。

十年曲折

2011年至今最新一稿的方案制定过程,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多位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次起草工作由官员组成的“起草小组”负责,他们至今未见过这一稿的方案。

早在本世纪初,收入分配改革的“顶层设计”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1年,国务院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由当时的国务院体改办和中央财经领导合作办公室两家联手牵头,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资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参与。研究形成的主报告由时任国务院体改办秘书长宋晓梧向时任体改办主任王岐山和中财办主任华建敏做了汇报。

“当时我们大家有一个很突出的共识,就是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宋晓梧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是最早参与收入分配改革“顶层设计”的一位学者型官员,曾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体改办党组成员兼秘书长、体改委分配和社会保障司司长等职。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国际通用指标“基尼系数”一词,便是由他最早编入1987年版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从而引入中国。

据宋晓梧回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