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单”扑火 理财产品隐秘利益链

严厉的信贷管控下,一些曾被银行拒之门外的“次贷”项目,摇身变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并顺利绕过重重审查,由银行员工私下售卖给普通大众。这是理财产品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新游戏,而风险正在酝酿之中。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借助银行“飞单”,与中鼎计划性质相似的各种“理财产品”仍在通过各种意想不到的影子渠道,抵达普通消费者的手中。 (CFP/图)

在多方参与的“飞单”游戏背后,是隐秘的利益链条。2013年,许多项目的兑付开始逼近,“飞单”如何平安落地,由谁接盘,尚未可知。

严厉的信贷管控下,一些曾被银行拒之门外的“次贷”项目,摇身变成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并顺利绕过重重审查,由银行员工私下售卖给普通大众。

这是理财产品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新游戏,而风险正在酝酿之中。

“银行不能信,还能信谁?”

中国的老百姓,最相信的还是银行。

39岁的上海商人郭四平没想到,不到一个半月就等来了赔付电话。“本金要还给大家。”电话那头说。

之前,郭因购买的一款名叫“北京中鼎投资中心入伙计划”的理财产品发生偿付问题,上百名投资者集体抗议。2013年1月14日,上海嘉定区钮宾凯国际大酒店二楼。在退回投资协议、担保协议等文件之后,郭拿回了投入中鼎投资计划的50万元本金。

具体的赔偿方案是:由担保方中发担保公司,按照本金全额购买投资者所持有的投资计划,但协议约定11%-13%的收益无法兑现。银行还提出,为了弥补利息损失,投资者可自愿购买由银行自身发行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承诺收益率超过6%,而现有市面销售的同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左右。

事实上,这样的理财产品赔付危机并非个例,大量风险参差不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未经甄别,就已通过类似渠道抵达投资者手中。

之前,和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相同,对于银行理财复杂的产品体系,郭四平并不知情。

出事之后,他才发现这里面大有玄机,有些产品是银行自己发行的,有些是代销产品。银行自己发行的产品,分保本和不保本型;代销产品里,又分走过银行报备程序和银行私下售卖的。

对于不明就里的投资者而言,这些基层网点私售行为,就是一场有组织的官方代销——投资者是由银行大堂员工领进贵宾室,客户经理介绍理财计划,银行提供“一条龙”购买服务。

具体到郭四平的这款产品上,2012年3月,他将存在某银行的50万汇往了注册地在北京的通商国银资产管理公司,这家公司以“四期中鼎理财计划”的名义募集了1.47亿,其中1.19亿由某银行代销。

中鼎的理财计划很快销售一空,投资者出示的电汇单显示,他们的资金都是从该银行账户电汇至通商国银账户。也有投资者为了购买中鼎理财计划,特地在该银行办理了银行卡。

但没有人告诉这些投资者,资金实际使用方是河南商人魏辰阳,而在理财计划募集前,魏辰阳在河南的担保公司资金链已濒临断裂。

直到中鼎出事之前,郭四平从来没有关注过钱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