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名士自风流

责任编辑:史哲、戴志勇、蔡军剑

回应2013年3月7日《南方周末》文化版文章《不是功臣,就是囚犯》:

我在街道工作时负责文化一块,因为要排一部反映社区生活的评剧,认识了电影《向阳商店》的主演张淑桂老师。我们这个剧有大段的台词唱腔,报酬又低,但年过七旬的张老师每天排戏总是早到晚走,到公演时,唯一没出错的就是她。赞叹之余,我也不免有些疑惑:为什么这样出色的艺术家,名气远不如新凤霞、谷文月呢?后来了解到,张淑桂老师曾经红极一时,“文革”期间主演的样板戏《向阳商店》更是轰动大江南北。然而“文革”结束后,张老师很快就从人才济济的中国评剧院调入当时连自己的剧场都没有的海淀评剧团。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再伟大的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面对所处的时代,其实谁都有一种无法自主选择的无奈。正因如此,我们在“品题人物”时应该多一分哀矜勿喜。像庄则栋、张淑桂等等,因为时代的荒谬,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的悲喜;但其最终的历史地位,还是从专业角度考量为宜。近日听闻张淑桂老师正在运作“西路评剧”的申遗,得到了海淀区政府以及她原单位中国评剧院的支持。看来,公道自在人心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