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忆沩:神秘的果实

第三幅图像是一幅“未完成的”图像。它建立在那个身材矮小的科学巨人的野心之上:他试图用一个“统一场论”将所有的物理理论统一起来。是什么妨碍了这“统一”大业的成功?(或者这“统一”大业可不可能成功?)

  

  爱因斯坦在离婚的时候给他的妻子开出了一张只有他敢于开出的“空头支票”。他许诺他会将他“将会”得到的诺贝尔奖的奖金全部转移给她。可是在随后的两年里,他继续遭到诺贝尔奖评委会的拒绝(他在1910年到1921年之间一共被拒绝过8次)。根据斯文·赫定的证实,爱因斯坦遭拒绝的原因是大多数评委接受了专家的误导,对相对论持怀疑态度。
  1921年,仍然对相对论持怀疑态度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找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使离婚两年多的爱因斯坦终于可以兑现离婚协议中的承诺。委员会将他获奖的成果指定为“光电效应”理论(他因为这个理论而被认定为是他后来强烈反对的量子理论之父)。爱因斯坦在第二年的领奖仪式上戏弄了一下他的“主人”:他的获奖演说中没有提到他的获奖成果,而只是提到了他永远与诺贝尔奖无缘的相对论。
  关于爱因斯坦的作品不计其数,加来道雄的《爱因斯坦的宇宙》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这部用精深的专业素养、精致的历史眼光和精细的写作技巧写成的精彩的英文作品给我带来精美的享受。作者将“爱因斯坦的宇宙”按照时间的顺序分解成“三幅图像”。作品的三个部分依次讨论这三幅宇宙的图像。
  第一幅图像建立在那个喜欢康德、擅长小提琴并且成绩平平的16岁的孩子的一个理想的问题之上:如果我们能够追上光线,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的终点是狭义相对论。第二幅图像建立在那个坐在专利局的椅子上思考着宇宙奥秘的小职员突然出现的一个简单的想法之上:一个自由落体的人不会感觉到自己的重量。这个简单的想法将他带进了关于引力的经典思考。这思考的结果是广义相对论。第三幅图像是一幅“未完成的”图像。它建立在那个身材矮小的科学巨人的野心之上:他试图用一个“统一场论”将所有的物理理论统一起来。是什么妨碍了这“统一”大业的成功?(或者这“统一”大业可不可能成功?)
  加来道雄不赞同“爱因斯坦在1925年之后就应该去钓鱼,而不是继续做研究”的说法。他认为他最后的30年对物理学的发展仍然有积极的意义。他相信那幅未完成的图像将来有可能完成。这“信仰”让他的这部作品得以“善”终。
  《爱因斯坦的宇宙》非常得体地将爱因斯坦的生活和言论编织在他勾画的宇宙图像之中。也就是说,这部作品中还存在着一个另外的宇宙:一个有始有终的“生命的”宇宙。在这个从我的少年时代起就深深地吸引着我的宇宙之中,作者不仅让我重逢了一些令我刮目相看的“故友”(比如爱因斯坦关于宗教和科学的亲密关系的言论),还让我幸会到许多相见恨晚的“新知”(比如被拆封不久的爱因斯坦的FBI档案)。
  爱因斯坦的FBI档案长达1427页,篇幅超过他的任何一种传记。档案有意要将它的目标锁定为“共产党的间谍”。稍晚一点的时候,我们也曾经尾随“老大哥”对相对论进行过猛烈的讨伐。在我们的语言里,相对论的伟大完成者一度退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爱因斯坦曾经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他不接受残疾的科学。他敬畏确立宇宙法则并且维持宇宙秩序的上帝。他清楚地意识到“神秘是我们最深刻和最美丽的体验,是一切严肃的艺术和科学成就的源泉”。
  他所“发现的”宇宙无疑是这种充满美感的神秘体验的果实,而他迷恋艺术和科学的“生命的”宇宙正好为这神秘体验的根提供了富饶的大地。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