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京城记

90多年前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1921年瑞典人喜仁龙拍摄了一系列相片告诉西方人北京的模样。而今天,沈宏让这些老相片远渡重洋,重新出现在国人的眼前,告诉我们一个自己也不再熟悉的北京。那一幕幕逝去的古老中国的缩影,是为城记。

西直门外大街上的商铺,当时北京城里民居很少有超过两层的。 (喜仁龙/图)

从南面看北京西直门的瓮城全景,左为箭楼,右为城楼,中间低矮的那个城楼下面就是进入瓮城的边门。 (喜仁龙/图)

90多年前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1921年瑞典人喜仁龙拍摄了一系列相片告诉西方人北京的模样。而今天,沈宏让这些老相片远渡重洋,重新出现在国人的眼前,告诉我们一个自己也不再熟悉的北京。那一幕幕逝去的古老中国的缩影,是为城记。

为了收集这些图片资料,沈宏曾跑遍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得以联系上作者的后代,并取得一定的使用版权。“清末民初,许多在华的外国人直接参与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些外国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第一手的见闻,这些从西方人的视角来看中国那时的情景,他们眼中所看到的和用照片记录下来的北京风貌,往往是同时代中国作者看不到和无法记录的。”

当初沈宏接触老相片是纯属偶然,他在北大任教期间,整理图书馆旧资料写论文,无意中发现并迷恋上了这些发黄的相片,从此开始研究,一发不可收拾。沈宏甚至主动联系老相片主人的后代,挖掘更多的老相片。沈宏说,他收集这些老相片,是为了让现在以及将来的人们可以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修复古建筑。另一方面,则可以根据老相片,厘清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北京由于申奥成功和举办人文奥运的宗旨,十分重视历史名城的原貌,但是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中文资料中的图像和文字信息比较匮乏,大量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老照片和图片,往往都藏于西文资料之中。我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了它原本的面貌,记得曾经,将来才能走得更好。”

经过多年累积,沈宏现在手头拥有的老相片,足够他开几次怀旧展览。沈宏表示,由于涉及版权问题,他使用老相片前,是一定会同主人交代清楚,幸好,沈宏的举动也得到了支持。那些一张张发黄的凝固的历史,随着他的脚步重游故地,北京、杭州、广州……为了让更多的国人看见自己的过去。

西直门瓮城的边门,门外的城墙下有成排的商铺。 (喜仁龙/图)

位于西直门瓮城内院一个寺庙的庭院。 (喜仁龙/图)

从西直门箭楼大门内往外看。 (喜仁龙/图)

从侧面看西直门的城楼,左边的斜坡就是上城墙的通道,城楼另一边也有同样的通道。 (喜仁龙/图)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