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1省份给财政透明度打分

五年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财政透明度”课题组,每年给各省的财政透明度打分。如果按照100分为满分,五年来,课题组给各省财政透明度打出的平均分,从2009年时的21.71分,已缓缓上升到了2013年的31.40分。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金渡江

虽然中国财政透明度仍有待提高,但整体水平一直在进步。

五年来,课题组得到了“不冒尖、不掉尾”的结果:绝大多数省份分差并不大,但每年的第一名往往不同,最后一名也是如此。

 

数据来源:“中国财政透明度”课题报告。 (何籽 曾子颖/图)

从官方到民间,“阳光财政”在中国已被喊了很多年,但谁能说得清楚,中国的财政状况到底有多透明?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五年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财政透明度”课题组,每年给各省的财政透明度打分。上海财经大学的共建单位之一,正是财政部。

在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之后,这是首个结合条例对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的学术项目,第一个五年的考察,已在2013年5月完成。

如果按照100分为满分,五年来,课题组给各省财政透明度打出的平均分,从2009年时的21.71分,已缓缓上升到了2013年的31.40分。

另一个进步的趋势是,五年来每年评估里的最高分和次高分都出现在2013年,分别是海南的77.70分和福建的68.46分。加上2009年首次评估时福建的62.66分,这是五年里对所有省份的评估中的三次及格分。

至于最低分,五年里甘肃、宁夏、贵州、青海和吉林轮番在31个省份的排名中垫底。

有反馈就是进步

有一项在总分值中占比4%的50分,来衡量“态度与责任心”。到2013年第五次评估时,终于实现了所有省份在这一项上的“脱零(分)”。

“中国财政透明度”课题的构想,起源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教授和同事们长期以来的困惑。

“我的专业是财政理论和政策分析,政府的财政信息是研究必需的资料。但长期以来能够查询到的财政信息不仅数字笼统,而且发布滞后,学界无法及时、深入地分析财政问题。”蒋洪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财政预算公开”被纳入了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范畴,并且,条例为公众建立了向政府申请“信息公开”的程序。在新制度的“启发”下,这个观察“阳光财政”的课题,得以启动。

“财政透明度”这个概念,1990年代开始被学者提及,并很快得到全球诸多国家的推崇。作为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提高财政透明度被看做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职责的一种做法。这个指标,也被视作宏观经济稳定、政府良治和财政公平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国际上,给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打分”(即量化评价),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