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制度学习者,最差的安全执行者石化安全“守护神”为何屡失效?

2013年6月2日大连石化发生爆炸,而对舆论质疑其“两年三爆”的离谱事故率,中石油和大连石化均不置一词。为何安全事故调查秘而不宣,HSE(健康、安全和环境)年报避重就轻?为何安全生产绩效数据披露缺乏,外部审核等制度难建立?为何政府安全监管始终缺位,只能依靠“行业自律”?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袁端端

6月2日大连石化爆炸发生后,事故企业的通报“一切从简”。 (东方IC/图)

为何安全事故调查秘而不宣,HSE(健康、安全和环境)年报避重就轻?为何安全生产绩效数据披露缺乏,外部审核等制度难建立?为何政府安全监管始终缺位,只能依靠“行业自律”?

相同的事故,不同的处置

中石油大连石化两年第三爆后,张兆康抑制不住在两个场景间来回穿越。

张兆康是中海能源发展公司和采油环保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在英国阿伯丁工作期间,他曾带着中国访客去参观过壳牌的阿尔法事故纪念碑。发生于1988年的阿尔法钻井平台爆炸起火事故,是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史上最大的一次悲惨事故。

肃穆的碑体上,167位死难者的名字用金色镌刻,碑文写道:“阿伯丁是个石油城,人们不会忘记为了繁荣这一城市而献出生命的工人。”

看到纪念碑的中国石油行业代表,很少有不拿出相机拍照留念的。

张兆康的记忆中,在英国,一旦发生事故,当地报纸几乎每天都用头版头条刊载法庭进展——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责任人会被以刑事犯罪起诉,而非“行政记过”。

当场景穿越到中国大连,类似的事故,却是截然相反的处置方式。

2013年6月2日大连石化爆炸发生后,事故企业的通报“一切从简”。事故原因、责任认定等关键环节丝毫不被提及,而对舆论质疑其“两年三爆”的离谱事故率,中石油和大连石化均不置一词。

不过,迥异的中外事故处理方式,却并非全然没有共同点。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外石油石化企业,都遵循着同样一套名为HSE(健康、安全和环境)或QHSE(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体系。

最早的模仿者

国际油气和石化行业引入HSE管理体系,源自一场悲剧。

1988年,壳牌在英国北海的阿尔法钻井平台,因人为因素发生爆炸事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