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实质性改革”

中国金融体系的眼前小考是涉及制造业的信托风险;中考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大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能否维持汇率稳定的风险。地方政府公司化、债务子孙化、执政当下化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源。

责任编辑:顾策 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石晓霞

编者按

一场银行间“钱荒”,其实更像央行掌控中的一次压力测试。

市场的过激反应,是人们对经济增速乏力、以往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担忧的集中体现。而此次央行的态度变化,既给了那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一个警告,又向市场发出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

南方周末本期专题,详解这场“钱荒”闹剧的来龙去脉,以及其间展现的中国经济深层次隐忧。

中国金融体系的眼前小考是涉及制造业的信托风险;中考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风险;大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能否维持汇率稳定的风险。

货币化、城市化和人口迁徙的最高潮已经过去,这是房地产业的现状,进而将深刻影响地方政府偿债能力。

地方政府公司化、债务子孙化、执政当下化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源。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人们普遍意识到,过去十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态势已经难以为继。

尽管中国经济转型仍有相当大的斡旋空间,但若无实质性改革,很可能将延误为一场危机式深度调整。

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源

过去5年,中国宏观政策乏善可陈,增长质量严峻。尽管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改善,资本形成也尚可,但全要素生产率几无提高,显示了增长的粗放性。

中国人口占全球18%,产出和贸易占全球10%,但所消耗的石油、煤炭、钢铁、农药、化肥的全球占比远高于此。人类有工业和城市文明以来,目前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享受到文明生活的人口,包括欧美日加俄罗斯、巴西等,总人口约12亿。若中国在2020年超越人均GDP1万美元,则称中国经济发展为奇迹并不过分,中国使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的人口翻番。但如若中国增长质量无法有效显著改善,则未来对自身和全球都构成挑战。

如何改善增长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经济问题的范畴。目前中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部委办局的绩效考核,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核心。在这样的政绩观下,才有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财政约束软化、投资冲动和数据追求。地方政府公司化、债务子孙化、执政当下化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根源。

地方财政困境

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几乎都和财政困难有关,甚至改革开放也不例外。中国上一次财税改革可追溯到1994年,构建了粗略但不完整的财政联邦制框架。此后,地方财政逐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