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上的第22条军规“空运之父”威廉·腾纳尔传奇

驼峰空运第四任指挥官威廉·腾纳尔将军临危授命,执行驼峰空运“第二十二条军规”——减少失事率!增加运输量!腾纳尔和他的空运将士们,从驼峰为中国运送汽油。这些汽油是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上天抗日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朱又可

驼峰空运第四任指挥官威廉·腾纳尔(William H.Tunner)将军(1906-1983)临危授命,执行驼峰空运“第二十二条军规”。 (南方周末资料图)

胜利,失败,这些字眼是没有意义的。生活超越了所有这些词汇,也早已绘制出背后的画面。

——安东尼·圣埃修伯里

1942年,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年轻的美国空军,闯入了喜马拉雅山脉人类飞行禁区。那时,人类空中动力飞行刚进入第49个年头。

驼峰航线以印度阿萨姆邦为起点,向东横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越云南和四川一系列山脊与江流,抵达中国昆明的美国空军基地。全长800公里(550英里),宽80多公里(50英里),平均海拔4500至5500米,最高海拔7000米。飞机平均飞行高度高达6100米(20,000英尺)。驼峰航线中前后使用过的近七八种机型,无一适应。人类没有制造出合适驼峰空运的飞机。

美军运输部视驼峰为“军官的墓地”(aGraveyardforcom-manders),驼峰飞行被后世称为“死亡飞行”,派往中印战区的美军将领认为自己遭到了“流放”,他们称自己在印度的驻军基地是“上帝的弃地”。

C-46是大型运输机,翼展足有108英尺,对于仅有两个引擎的动力来说,这个体积太沉重了。还不算每次都是满载物资,承重起飞。这个大家伙还有很多其他缺陷:引擎易于失灵、冰雪刷启动器易于损坏且常常掉落、化油加热器失效、液压油泄漏、螺旋桨旋出、轰鸣声震耳欲聋、高空缺氧下的难以控制……最让飞行员们无奈的是,迫于中国战区战事,为了紧急增加运输量,C-46在通过飞行检测之前就投入了使用!结果导致第一批30架C-46投入驼峰运输的6个月之后,上报呈交的必须修复和改进的项目就达七百项之多。

当新的机型到位,情况大同小异,飞行员没有熟悉飞机性能的时间,就要求立即入仓起飞。道格拉斯的战友狄克·哈特(Dick Hart)是美军驻澳大利亚的飞C-47的运输机组飞行员。有一次,一架C-46完成运输任务后,着陆澳大利亚悉尼空军基地,正巧轮值排到哈特出勤,他被要求驾驶这个“大老爷”到布里斯班去。与他同行的是满机舱的飞行员,都跟他一样是C-47的机组人员,他的任务是把他们送到那个城市。

108英尺宽的C-46挺着大肚皮,在震耳的轰鸣中升上天空,谁也不清楚这老爷怎么就上来了。飞行员运送飞行员,驾驶舱和货座舱里都是飞行专家,客舱里的一位飞行员好奇,站起身走到前舱,问驾驶员哈特:

“嘿,伙计,你飞C-46多久了?”他的问题挺客气,他想知道C-46的性能。

哈特看看自己的手表,回答得十分准确:

“哦,大约30分钟了。”

闻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李夏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