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于见】网络上的文化复兴

现代化已经导致了一个西方思想家曾指出的“陌生人社会”。有活力有吸引力的文化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转移到网络上。网络文化正是陌生人社会的产物。在网络上,一方面,居心不良的谣言、诽谤固然时有所闻,但更强大的一方面,洪流滚滚的是爱智、思辨、小说、摄影、音乐……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彦入

人们只是要生活!生活!生活!更有意义地生活!告诉他人,我这样生活!

如果冷静地观察网络言论,人们会发现这是当代文化空前自由活跃的一个大社区。如果说今天有什么思想解放的新迹象,那么我以为它正是发生在网络上。1980年代,那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中国文化的繁荣。1990年代,市场经济兴起,文化走向低潮,拜物教普及;流行一时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鼓励大场面、大舞台、大灯光、大红地毯、巨资聘请大腕……以象征壮丽辉煌、高大雄伟,更令文化生活浅薄贫乏空洞低档庸俗。一方面大红大紫、挥金如土;另一方面,文化也丧失了文教的权威性、公信力,成了为货币涂脂抹粉的高级广告。已经到这种程度,不仅是体育馆里的大排场,为老板写作的作者队伍也蔚为壮观。最近针对文化活动出台的禁令其实就是对这种丧失了文化的文化表演的一种警醒和拒绝。

但是,这种拒绝仅能在有限方面发生作用。当代文化的困境是,拆迁和建设已经转移了传统中国文化的在场,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