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常:重建转型中国的道德基石 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访谈录

就像人说“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一样,“批林批孔”之后,我再也不会批儒批孔。如果出现大规模流血,最后一定是个比较独裁的人出来收拾残局,克伦威尔、拿破仑还算好的,更坏的还有。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实习生 王颖

(向春/图)

就像人说“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一样,“批林批孔”之后,我再也不会批儒批孔。

如果出现大规模流血,最后一定是个比较独裁的人出来收拾残局,克伦威尔、拿破仑还算好的,更坏的还有。

能否从“君主下的贤贤”走向“民主下的贤贤”,即在民主制度的大前提下实行某种贤人政治。

近日,两个事件引人关注,一是薄熙来案开审,二是薛蛮子卷入性交易漩涡。法律与道德,于官于民,各自的标准与分际如何,需要澄清。放在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转型大背景里,从传统礼治到当今法治,道德与法律各自的功能,更需要厘清。多数人都希望建立一个“好社会”,但什么是好社会?建立好社会的基础和路径是什么?建立现代中国,除了要落实宪法,还需要探讨宪法所植根的道德原则。公民们除了在法律之下生活,还需要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句话,转型中国亟需清晰且被普遍认同的大纲大常。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的《新纲常》一书,副题便是“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前些日,在何教授满壁是书的客厅里,南方周末记者请他分享了他对这些“纲常”的思考。

道德纲常是维系社会方舟的巨缆

南方周末:现代人普遍接受的是“权利话语”。很多人认为,纲常名教是贬义词,跟专制、压抑等联系在一起。比如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等。为什么用纲常作为思考的中心?

何怀宏:这里确实有“百年误解”,动辄说“礼教杀人”,而没理解到纲常也可能是维系社会方舟的巨缆。社会需要一些非常底线的原则或“基石”。比如,在传统社会,有尊尊、亲亲、贤贤的原则,有生命原则、保民爱民的原则等。能践行这些原则,就会治,否则就会乱。在当今的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领域,我们也需要确立一些基本的道德原则。这些原则与传统的三纲有很多区别,但也有不变的内容。例如,不一定从儒学中能直接推理和引申出来民主,但完全可以相容。旧纲常可以调整到新纲常,有常有变。常,比如生命至上;变,比如平等。而且,常更根本。

南方周末:这些新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什么?

何怀宏:其一,民为政纲,重新定义国民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治理者要对民众负责,且这种问责不仅是民生的,还应是民主的。

其二,义为人纲,即把人当人看,把不可杀害、不可盗窃、不可欺诈、不可性侵等原则规范作为所有人的基本义务原则。

其三,生为物纲,即努力保障所有物种的共生共存。

此外,还可以从关系着眼,处理好天人、族群、群己、人我、亲友之间的关系等等。

南方周末:把“生为物纲”列为新三纲之一,是否提得太高了?

何怀宏:我看过诸如复活节岛的例子,最早是波里尼西亚人发现那个岛,像天堂一样,过了几百年,没有一棵树、没有鸟了,为什么?生态破坏了。这也是一个灾难,如果是说整个地球都像这样一个状况,那也要完蛋。这是世界的问题,必须提到基本道德原则的水平。

南方周末:生为物纲意味着把物恰如其分地当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地榨取自然。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何怀宏:是挺难,有些人比较绝望。平等是现代人追求的,但它和保护生态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大矛盾。平等的社会意味着什么?所有价值观都是允许的、合理的,但大多数人的追求往往偏物质,艺术家、科学家、政治领袖是少数。过去托洛茨基设想,新的社会,每个人都能达到歌德、但丁、达·芬奇的水平,但这不可能。在一个平等社会,各国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最关心经济。

物欲膨胀的结果就是破坏生态。多少算够?过去青山绿水靠什么保证?物质生活水平低。儒家讲节欲,道家更明显,机器最好不用,会有机心。但平等社会不一样,看起来多元,其实也可能很一元,即大家都奔物质。

南方周末:民为政纲指向民主政治。蒋庆提出,王道政治要有超验的、历史文化的、人民同意的三重合法性,从可操作性来说,似乎是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