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眺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繁华的都市:有“木村井宏”,有地铁轻轨,有哈根达斯,有iMAX电影……可是这些我们熟悉到麻木甚至抱怨的城市,对“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来说却是天堂。他们出门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吃着每顿2元钱标准的饭菜,但在逆境中仍然队明天充满希望。其实,我们原本都一样,但他们却因为贫穷失去了太多……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繁华的都市:有“木村井宏”,有地铁轻轨,有哈根达斯,有iMAX电影……可是这些我们熟悉到麻木甚至抱怨的城市,对“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来说却是天堂。他们出门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吃着每顿2元钱标准的饭菜,但在逆境中仍然队明天充满希望。其实,我们原本都一样,但他们却因为贫穷失去了太多……

这些天的走访是辛苦的,但是心里却是幸福的,我们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我们的行动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深色的木阁楼,用来充当写字台的小板凳,一天内爬山涉水六个小时的平静与淡然,还有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大山外面世界的向往。

小潘曾经对我说“我想读书,可是只有学校有书”。小潘为了读到书,每天步行跋涉四十分钟的仅容一人行走的蜿蜒山路至少两趟,而同样的路我们平均需要两个小时才能走完。读到书,对于我们而言,要付出的只有“读书的决定”和“从家到书店的公交车票”这两个成本,而对于小潘来说,读书的代价里还包括崎岖的漫长山路、家里拮据生活的压力、同龄人进城打工贴补家用的心理压力、父母的殷切希望……而这一切只有从镇上乘车两个小时后翻山越岭又两个小时踏足到了这四壁漏风的陈旧阁楼时才会切身体会得到。

小潘家四壁透风的房屋

他们瘦小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满墙的奖状是他们优异成绩的生动注脚。那些闪烁着烫金大字却陆续落满灰尘的奖状喃喃诉说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未来人生寻求改变的诉求。在奖状的映照下,孩子们的眸子里闪烁着自豪的光,闪烁着遥望山外的渴望,闪烁着续写辉煌的坚定决心。

小秋家满墙的奖状

山里生活的艰苦是我们之前难以想象的。小秋的父母不在身边,家里尚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姐妹三人的读书、生活皆由年迈的奶奶照顾。而最小的妹妹则已经担负起在家做饭的职责。小秋准高一的这个年龄在大众的印象里大多是个性叛逆的、花季无忧无虑的、书包里藏着小镜子、少女杂志和男孩子偷偷送来的小纸条而醉心于对异性好感的年龄。而在大山里的小秋看来,获得下一个奖状、跋涉蜿蜒山路、快点毕业赚钱赡养奶奶、抚养妹妹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这些艰辛都写在小秋乐观坚毅的眼神里,也写在了奶奶刀劈斧凿般沟壑纵横的脸上。而在我们返回学校之后不久便收到了沉重的消息——小秋的奶奶猝然长逝了……

小秋,你要坚强!

小秋的奶奶

同样的艰辛也发生在小韦的妈妈身上。小韦始上高中,各项开支进而增加,而家里父亲病重,弟弟年幼,家庭的重担全然落在了仅仅依靠扎马尾绣维持生计的妈妈身上。在大山的另一面,这个年龄的男孩大多数痴迷于动漫同人、电子竞技游戏、呼朋引伴歪脖卖萌……而无需为家境的窘迫担心,读书也不再是唯一的生活重心。

小韦的妈妈赖以为生的活计

大山阻隔了经济的发展,大山阻隔了孩子们走出去的道路。但大山阻隔不住孩子们眺向山外的视线,更阻隔不住孩子们毅然前行的脚步。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步一步丈量着与理想的距离,书写着人生的炫丽音符。沉重的每一步踏在起伏的山路上,都如同有力的踏在了鼓面上,深沉而富有节奏的鼓声沧桑悲怆却又生机盎然。

在这里,除了贫困带来的震撼,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种风情,神秘莫测的水族文字,热情豪放的民俗习惯,一眼望尽的高原山川,下畜上居的传统木楼,纯净到想要打包带走的空气……这里PM2.5没有意义,这里山路如过山车般惊险刺激,还有会甩尾倒车的司机小哥,清冽甜美的山泉没有水龙头里放出来的白色泡沫,响彻千年的木织布机仍然编织着美丽的布匹,通透的阳光照在身上热热的,仿佛热敷的毛巾盖在了身上。

终于,在离别的那一刻,我们无法继续抑制的泪水奔涌而出。我们紧紧抱在一起,互道珍重,互相勉励。被泪水打湿的面颊贴在了一起。我们能够互相感觉到对方想说的话,能够感受到对方不舍的小泣。“另一个世界”是陌生的,也是令人流连忘返的,在这里,有我们的脚印,我们的欢笑声,还有我们搭建的“桥梁”,一条通往大山之外的“桥梁”。终有一天,他们不用再眺望。

志愿者归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