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再富,也不可富孩子(11)

对小朋友来说,喜新厌旧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分析,很多消费欲望也是一时之快,未经仔细考虑。当然,即使是家长也未必能有效地掌握个中学问,只能由着“想要”的心魔去主导消费行动。

“扭蛋”和“扭计”的启示

扭蛋机的出现,确实令不少家长又爱又恨。我年幼时并没有机会接触扭蛋机,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相信现在没有试过扭蛋的孩子,已是寥寥可数了。扭蛋可算是所有玩具中最便宜和最顺手的一种,只需港币10元8元就可以了,相对一般动辄过百元的玩具来说经济得多;同时,扭蛋的款式日新月异,每一系列中再细分出不同的种类,着实吸引一些喜爱新鲜感的孩子。

其实,若处理得宜,扭蛋机也会为家长带来不少教育机会,例如,如何处理情绪和控制物欲等;相反,稍一不慎就会乐极生悲,扭蛋也会导致孩子一连串的偏差行为,特别是沉溺及喜新厌旧的问题。我曾见有孩子拥有一百多件扭蛋玩具,如电车、火车、大巴等,真是《反斗奇兵3》的“现实版”,这些曾经吸引过主人的玩具都被放在家中一个毫不显眼的角落,继续等候主人的回心转意。

作者:雷裕武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避免沉迷成习惯

对小朋友来说,喜新厌旧是再自然不过的行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分析,很多消费欲望也是一时之快,未经仔细考虑。当然,即使是家长也未必能有效地掌握个中学问,只能由着“想要”的心魔去主导消费行动。由于扭蛋的价钱不高,大人一般非常乐意随时“进贡”,甚至在孩子没开口前已自动奉上,结果变为好心做坏事,令孩子无法学习“有限”的概念,甚至出现浪费的现象。

可是,我也不赞同完全禁止孩子接触扭蛋,最重要的是避免沉迷,不能使其成为习惯;此时,家长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及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否则随时会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跟不少男孩一样,我的儿子曾是《建筑师巴布》《bob the builder》及《反斗奇兵》的忠实“粉丝”,他的不少文具和小玩具也属相关系列,我也曾“赞助”一些相关的扭蛋,可幸数目不算太多。无论如何,我认为这些小玩意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吧!

还记得数年前的一次经历,当时我带孩子到玩具反斗城“探望”玩具,作为定期鼓励的方法之一(注:“探望”玩具是我家孩子自幼的生活习惯,我会定期带他们到玩具店,但事先协议只“探望”而不“带走”玩具,因而能避免发生失控场面)。当日,我与孩子事先协议可以买一只扭蛋作为礼物,他也兴高采烈地选定了“建筑师巴布”系列。怎料扭出来的小玩具家中已有,结果他当时面色一沉,继而开始有闹情绪的迹象(“我不要这个,我家已有一个是同一款式的”)。对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孩子来说,失望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那一刻,我大可运用权威强迫他离开(“假若你继续这样,我们以后就再也不扭蛋了!”),也可向他讲明道理(“我们不是事先讲好,不论扭出来是哪一款式,也只有一只吗?”),或可以用理论解释扭蛋机的游戏设计(“扭蛋机每次跌下来的玩具,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说,你未必每次都能扭出心仪玩具!”)。当然,更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当场再扭一只,这样就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控制逐渐失控的场面。综观以上各种建议,我认为全都不是好方法,因为它们只会令情况愈演愈烈。

儿子这样吵闹几分钟,我突然灵机一动,对他说:“我明白你有点失望,但闹情绪并不能改变事实,这也不是我们面对问题应有的态度。你知道扭蛋跟我们平日买东西的最大分别是什么吗?你付钱扭蛋,并不能控制结果。”最后,当然是提出具体的建议:“倘若你愿意将刚刚扭出来的那只蛋和妹妹一起玩,我或许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即使再扭出来的是相同款式,也要到此为止,不能再闹情绪。”他一听到“再给一次机会”,便立时破涕为笑,相信他也上了宝贵的一课。

其实,“扭蛋”和“扭计”都是家长们经常要面对的挑战,两者带来的潜在问题也可算是同出一辙。如果家长没有马上处理行为偏差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孩子便会接收错误信息,误以为这是可接受的行为,继而变成恶习,甚至失控难改;家长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并加上一点小聪明,定能将难题化为一个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积累不同的学习经验的,即使是失败的经历也是有价值的,父母只须放下权威,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尝试进入孩子的思维模式,并在适当的时候从旁协助和鼓励,相信不少看似棘手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