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小城孩子的孤独

资源分配要考虑到弱势人群,虽说“平等”的文化权在当下很难实现,但只要有心,我们多少能出一点力吧——比如,在“解救”小城孩子的孤独方面。

责任编辑:史哲 戴志勇 蔡军剑

回应“六亲不认,粉身碎骨

2013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文化

龙应台谈到“公民文化权彻底的落实”,资源分配要考虑到弱势人群,让我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虽说“平等”的文化权在当下很难实现,但只要有心,我们多少能出一点力吧——比如,在“解救”小城孩子的孤独方面。

我从陕南县城到西安读高中时,很羡慕西安的同学能去离家近的图书馆看书,能去兴趣班学习。当时我们紫阳县唯一的图书馆设在文化局的办公楼中,仅在白天开放,图书不多。只有几个大学生放假回家才会开“兴趣班”。小学、初中时,男生热衷于在巷子里聚集打架,女生总在街头闲逛。如今,家乡的图书馆已搬到街边的显眼处,也在晚间开放,来图书馆的孩子明显增多。但至多挤二十人的阅览室尚显狭小,馆内藏书多是一些旧书。若图书馆能扩大,好书增多;若县里的楹联、书画协会也能对小孩开放,在平时开展有小孩参与的活动;若文化局除了组织广场舞比赛、各单位合唱比赛,还能为孩子组织文体活动……果真如此,他们还会孤独地在街上游荡吗?

 

 

网络编辑:李兴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