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影展:50年沉浮

亚太影展落户澳门,新任主席曾志伟更是信誓旦旦要帮助这个有50多年历史,曾在华语电影圈举足轻重的老牌电影节重振雄风。只可惜,如今各地区、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电影奖,金像、金马、釜山与东京,再加上三大国际电影节,亚太影展只能是个鸡肋影展。

2013年12月15日,澳门,第56届亚太影展颁奖典礼在澳门隆重举行。章子怡凭借《一代宗师》夺影后宝座。 (东方IC/图)

第56届亚太影展已经于12月中旬结束。而在它提名名单公布之初,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再次成为大热门,国内媒体纷纷以“梁朝伟李康生金马之后再争影帝”为题进行报道。某种程度上,亚太影展似乎成为金马的附属品,似乎只有带上金马奖,我们才会想起那个亚太影展。却早忘记了这已是有50多年历史,曾在华语电影圈举足轻重的电影大奖。

历史悠久的亚洲电影展

1953年,日本大映电影公司董事长永田雅一邀请邵氏老板邵逸夫等人联手创办“东南亚电影制片人协会”,并策划举办一个定期的电影展映活动。目的不言而喻,无非是想拓展大映在东南亚的市场,找个理由让当地观众更好的了解他们的新片。将东南亚视为票房大后方的邵氏,对这个建议欣然接受。活动章程随即确定,最开始的成员国包括日本、英属香港、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

1954年5月,首届“东南亚影展”在东京举办,随后各届则由各成员国轮流主办。“东南亚影展”以影展为平台,希望通过各国优秀电影的竞赛与观摩,提高整个亚太地区的电影艺术水准,促进艺术、文化、经济、工业、贸易以及各国城市间友谊的发展与交流。从此,这个历史悠久的亚洲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大约8年之后,台湾电影金马奖才首次与观众见面。而东京电影节、釜山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等亚洲知名电影奖更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从时间上看,亚太影展绝对是亚洲最老资格的电影节之一。

影展成立之初,一直使用“东南亚影展”的名字,不过由于影展重心是日本与香港,前两届大奖更是被日本包揽。因此,再将这个电影节称为“东南亚影展”总觉文不对题。连昔日港督葛量洪都曾开玩笑“我才知道日本也在东南亚境内。”再加上韩国要参入成为成员国,最终,“东南亚影展”更名为“亚洲影展”,并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期,一时成为亚洲的重要影展。随后,由于奖项竞争并没有预期的剧烈,到了1972年,“亚洲影展”从竞赛性质的影展变更为观摩性质的影展,即展映为主,以增进各方联谊。几年之后,“亚洲影展”再次更改为竞赛性质,并吸引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加盟,更名为“亚太影展”,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亚太影展”早期一直使用会员国制度,非会员国影片禁止参赛。因此,中国内地很长时间都无缘“亚太影展”,由之也引出很多政治纠纷。为减少麻烦,“亚太影展”在1977年决议从会员国制改为以各国首都和城市名义竞赛。比如《太极旗飘扬》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它代表的就是首尔,而非韩国。如今,中国也已北京为代表加入了“亚太影展”,从地域上也真正实现了亚太范围。

华语电影大舞台

名义是促进电影文化发展和艺术交流,不过亚太影展成立之初就有鲜明的商业目的,也让这个影展在奖项上始终缺乏信誉度,而宣传和推广自家的电影反而被推到了首位。

早期的“亚太影展”对日本依赖很强,尤其前几届的主要获奖影片基本都来自日本。不过,随着日本大映的逐渐衰败,再加上日本电影将舞台更多放置国际,好的电影都被送去戛纳、威尼斯等三大电影节,日本电影界逐渐放弃了对“亚太影展”的关注。与此同时,香港的邵氏与台湾的中影却始终对“亚太影展”抱有热情,并积极参与,使之成为本公司电影对外宣传和推广的重要舞台。尤其是70年代,亚太影展的大赢家主要为香港和台湾电影,那时的“亚太影展”也成为名正言顺的华语电影舞台。

1958年的第四届“亚太影展”上,香港电懋的《四千金》获最佳影片,而邵氏的《貂蝉》则获得最佳导演、影后等数项大奖。从此,邵逸夫开始策划各种针对影展的营销计划,将参加影展作为提升公司品牌,增加影片以及影星知名度,并促进本公司影片海外发行的重要手段。以至于在六七十年代,几乎每届都会有邵氏的电影在“亚太影展”拿奖。“亚太影展”被戏称邵氏电影展,更有传闻邵氏电影操纵影展。据说邵氏大导演楚原就对亚太获奖不以为然,因为邵老板之前甚至问过自己想不想拿奖,所以奖项早就是囊中之物了。

与邵氏类似,台湾同样将亚太影展视为重要奖项,并一度与金马奖并驾齐驱。1964年,亚太影展首次移师台北,这成为台湾电影的年度盛事。由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台湾热映,香港女演员凌波访台更是引来数千影迷到机场迎接。最终,该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由台湾导演李行的《蚵女》获得,凌波也拿到了影后。之后,台湾电影也成了亚太影展的常客。另外,金马奖也与亚太影展颇有渊源。台湾电影金马奖的两次停办都与亚太影展有关,第一次是1964年,由于亚太影展刚在台北举办,官方认为台湾没有在一年举办两次电影节的必要,再加上电懋老板陆运涛参加亚太影展之后飞机失事而丧生,金马影展最终停办一年。而金马影展的第二次停办则是1974年,当时第20届亚太影展刚刚在台北举行,由于主办方滥发奖项,使得台湾获得21个奖,创造空前纪录,也成为空前丑闻。最终,台北方面以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理由停办了当年的金马奖。

纵有很多负面新闻,却也不可否认。亚太影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香港与台湾电影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有效促进了各国的电影文化交流。不过由于各种暗箱操作和内部操纵,也着实损害了亚太影展,并最终使得影展沉沦。

数次停办,几为鸡肋

不可否认亚太影展曾经的辉煌,尤其是昔日香港红星林黛与亚太影展的渊源(她曾创纪录的获得四次亚太影后)。不过这个影展先天的因素决定了它没有办法成为更具影响力的电影节。首先是其商业属性,由于亚太影展对各电影公司的依附度过高,极易受内部操纵,使得奖项首先丧失了公信力。同时,举办地一年一变,轮换制让亚太影展缺乏一个能贯彻始终的影展宗旨和举办的准则,每届都会有各自的新花样,却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形象。而在2003年的第四十八届亚太影展,更是发生张艺谋的《英雄》欲参赛却遭婉拒事件,理由是“《英雄》的商业气息太浓,不适合亚太影展“艺术至上”的交流气氛。”与此同时,日本电影全力进军西方电影节,基本无视亚太影展,送选影片也多是二流影片,而中国内地更是完全被排斥在外。使得这个电影奖仅有亚洲电影大奖之名,却无亚洲电影大奖之实,最终慢慢沦为鸡肋奖项。

而近几年的几次停办事件,更是让人体会到这个老牌电影节的垂垂老态。2007年,原定在香港举办的亚太影展因经费困难停办。随后一年,亚太影展改在印尼雅加达举办,却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印尼政府为紧缩开支,再次将影展延后。一直到2009年,停办了两年的亚太影展才重新在台北恢复举办。

如今,亚太影展落户澳门,新任主席曾志伟更是信誓旦旦要帮助这个老牌电影节重振雄风。只可惜,如今各地区、国家都有自己的品牌电影奖,金像、金马以及釜山与东京,再加上更负盛名的三大国际电影节,他们早不需要这个毫无影响力的电影奖帮助自己提高知名度了。所以,即便怎么宣传,如今的亚太影展却只能是个鸡肋影展,让明星走走红毯,象征式的发发奖,好像也就够了。

网络编辑:瓦特 实习生 玲玲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