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坐标·破局】分权还是收权

“就目前的政府间关系,很难简单地说进一步分权就是方向,同样也不能片面地说需要更多的集权”

责任编辑:肖华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徐庭芳 王谦秋

“就目前的政府间关系,很难简单地说进一步分权就是方向,同样也不能片面地说需要更多的集权”

两个方向之争

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困局,可追溯至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随着经济发展到现在形成的畸形格局:央地之间财政收入各半,但支出比却为15∶85,地方政府支出的42%来自中央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012年)。

要走出这一困局,有两条路——扩大中央事权;或者扩大地方财权和可支配财力。事实上,这正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业界对财税改革方向的两条道路之争。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上述两条路线似乎均有吸收。它既明确提到“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同时也提出“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此外,被视为增强地方财力的“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形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也被写进了决定。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看到决定后,用“久违了”来形容“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提法,“1994年之前,每个财税文件里都有这句话,已近20年不见了。”

可能的未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Ashle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