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曲线收关,产能过剩依旧 ——2013年中国化工行业回顾

从持续下跌到触底反弹,中国化工行业在2013年上演了一次过山车。单从数据上看,可以说中国化工行业已经回暖,然而,产能过剩、环保安全掣肘之下,如何轻装漂亮前行仍旧横亘在化工产业面前。

化工

2013年,中国化工行业以一条U型曲线收关。整体而言,可谓缓中趋稳。

从市场表现来看,上半年持续下跌、下半年触底反弹,但反弹高度有限。据生意社《2013年度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总结,2013年初,受春节前行业备货需求拉动影响,市场高位盘整。但3月上中旬至7月初,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使得下游石化产品成本支撑乏力,加之国际、国内需求双重弱势,化工市场快速下滑。

7月中旬,随着国际原油逐渐走出底部,下游产品陆续得到成本支撑,配合国内外厂家普遍采取非常规性停车检修的策略,人为制造市场货源供需失衡,市场走势逐渐反弹;10月底,化工市场迎来两大利空:“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结束、部分产品出口窗口的关闭,市场进入短暂的回调整理期;11月初,随着氯碱、氟化工、溴化工、芳烃、中间体等权重板块的复苏,化工市场进入快速上行通道,直至元旦前才略显疲态。

从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来看,2013年全年,多数化工产品的市场表现不佳。水合肼、丁二烯等价格跌幅在50%左右,化肥行业更是哀鸿遍野,尿素、磷铵和钾肥分别下跌22%、19%和23%。

但亦不乏亮点,液氯、丙烯酸、环氧丙烷、甲醇等化工产品价格全年看涨。液氯上半年还是跌幅第一,下半年却峰回路转,下游装置纷纷开工需求明显增加。业界预计,受圆通快递“氟乙酸甲酯事件”影响,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危化品运输物流和仓储的监管,导致用氯成本明显增加,2014年液氯市场价格上涨大势所趋。

2013年,甲醇及其相关产品表现抢眼,受甲醇汽油、甲醇制烯烃等新需求的带动,因国内天然气原料价格上涨甚至企业停气导致部分装置开工率不足影响,以及进口货源供应偏紧共同作用下,从6月份开始甲醇价格一路上扬并创下5年来的新高。甲醇期货被有关资金相中连续离奇涨停上演最后的疯狂,逼使管理层出面降温,甲醇市场价格也从历史高位迅速下降,但年涨幅仍高达25%。在甲醇价格上涨带动下,其主要下游产品如甲醛、醋酸和二甲醚等也都有不俗表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13%,实现利润总额2917万元,同比增长9.9%,行业营收逐步实现增长。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农药制造和专用化学品制造三个子行业收入增长最快,利润增速最快的子行业前三分别为农药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和化学纤维制造。

尽管行业暂现回暖,但业内对后市仍十分谨慎,产能过剩仍是当前中国化工产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以氮肥为例,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3年中,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已下降至80%,价格距上年高点已下降近30%。上半年全国氮肥行业利润下降42.4%,利润率仅为3%,亏损企业数145家,亏损面39%。

然而,产能的增长远未达到高点,大量项目仍在投资建设。据统计,2013年,全国还有19个新建尿素项目即将投产,合计尿素产能1016万吨。2014、2015两年内预计还有25个尿素项目建成投产,合计产能1674万吨。

这只是化工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化工行业亏损企业有4529家,同比增加1.7%,亏损面为16.1%.烧碱装置平均利用率约为75%;纯碱装置平均利用率接近85%;而聚氯乙烯只有60%;甲醇更低,不足60%。附加值偏低的基础化工及肥料产业的营收在化工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反而由35%左右提高到38%,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业结构极不合理。

化解产能过剩成为2013年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年4月召开的2013年化工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工信部官员称,该部一直重视产能过剩问题,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地方政府和企业执行不到位,今明两年化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将出台。

2013年,由中国石化联合会编制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专题调研报告》已陆续将炼油、氮肥、磷铵、氯碱、纯碱、电石、甲醇、氟硅8个子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上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门。

业界认为,冀望于国家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帮企业脱困已不现实。在国内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的形势下,中央也没有把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投资拉动上,而是放在了加快消费发展的拉动上,形成了加快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倒逼机制。

市场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纯碱、烧碱等大宗化工产品市场容量变得稳定,扩张难度加大,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等量小质高的产品正成为市场需求增长的主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将引领市场需求的主要方向。

只是,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尚需时日,行业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环保政策趋严或将利于化解化工行业过剩产能。2013年初,国家发布《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2~2020年),要求到2015年石化、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8%和17%,比此前的目标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对全行业的低碳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部分化工子行业在2013年迎来最严厉的环保核查,以草甘膦生产企业为例,5月24日,环保部正式启动针对草甘膦生产企业的环保核查,核查历时三年,将全面调查所有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废气回收和治理设施等情况,规模小、生产中低端产品、没有足够研发能力以至给环境造成危害的企业面临淘汰。

而在目前“化工围城”的大背景下,新建化工项目落地和既有化工项目的正常生产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2013年对整个化工、石化产业而言,亦不平静。2013年四五月间,中石油在四川、云南两地规划的炼油和石化项目再次因PX这个敏感词而引发民众对这些项目安全环保性的担忧,并在当地出现反对上项目的群体事件。而青岛“11.22”爆燃事故的发生,更引发全民对石化、化工产业安全性的担忧。

从国际范围来看,2013年亦暴露出中国化工企业在定价权方面的弱势依旧。纵观全年,不管是“甲醇-醋酸“产业链在年末的崛起,还是PX、OX、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依赖进口的有机原料的强势,很大程度上都是跟随国际市场的走势。在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企业竞争下,即便是中石化这样在国内居于绝对优势地位的企业也没有掌握住国内市场的定价权。

整体来看,业界认为,当前,虽然石化产业发展仍面临外需增长乏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但在宏观调控更趋稳健成熟、国内需求继续稳定增长、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预计明年石化产业将在平稳运行基础上,或呈更加积极复苏态势。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