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学券将选择权还给学生

更有效率与公平的方式是政府从现在补贴学校与教师改为补贴需求方,搞“学券”,可计算过去几年来每年每个学生的补贴基数(对所有学校的总补贴/学生总数)或家庭个税数额来给每个学生核发一定数额的学券,外地移民的子女可根据个税数额核发相应的学券。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柯祥虎

编者按

既然倡导的是“人的城市化”,原则上,个人在某个城市稳定地工作与生活,就应该获得所在城市的市民权。现实中,妨碍这一原则落地的,是普遍实行的将户籍与福利捆绑的制度。当且仅当将相关福利沿着扩大个人选择权与个人自负其责的方向有效剥离,才有可能从实质上或法律上废止户籍制度,让市民权跟得上城市化的步伐。如何具体操作?作者给出了初等教育学位分配与部属高校招录改革的两个实例。

华人有重视子女教育投资的传统,加之实行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谁愿意让唯一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这种情势与心态决定了家长之间、孩子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惜乎在教育平权理念与诉求的压力下,不仅现在的孩子上小学要“就近入学”,而且连小学升初中统一考试也逐步取消了,也搞“就近入学”。这就是小学与初中的学区制度,其支持者宣称这样可促进“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让孩子享受童年,似乎这是消除竞争的魔法。但经济学告诉我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