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话剧篇 谁的《推拿》?

盲人推拿师们近乎一天24小时都在一起,住集体宿舍,下了班手拉手回家。在这个世界里,自尊与自卑、爱情与情欲、私心与友爱、争斗与团结……五味杂陈、色彩斑斓,和正常人的世界没有半分不同。

责任编辑:李宏宇 袁蕾 朱晓佳 实习生 刘维

盲人推拿师都是盲人里的“人精”。即便如此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很差:每天十点上班,凌晨两点下班,月收入不超过三四千,十平米的宿舍住了好多人。就算是夫妻,也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 (剧组供图/图)

“闭上眼睛,我看到了世界。”2014年2月1日,喻荣军编剧的话剧版《推拿》最后一稿终于完成,他在剧本扉页上写下这句题记。从2011年年初接到任务,四年间喻荣军已经写了八稿。

虽然四个月前,2013年9月初,话剧《推拿》已在北京、上海两地巡演过一轮,但这并没有使喻荣军停下自己的改稿进程。

《推拿》的场景,设置在南京一个叫“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地方。推拿中心不在市区,生意不温不火,还面临拆迁。两个合伙老板都是盲人,一个叫沙复明,一个叫张宗琪——把名字拼在一起就成了“沙宗琪”。

沙复明的名字带着某种“无望的希望”,先天眼盲却被取名为“复明”。他念书多,“懂管理”,午饭前要给员工们开例会,讲话动不动就是名言警句。在盲校念书的时候,别人还在学推拿,他已经跑去学西医解剖。

张宗琪老实本分,一边做老板一边也做推拿师,拿着两份工资,做事讲求实际。张宗琪也并非土包子一个,他读《红楼梦》,见解颇不俗:林黛玉是个“瞎子”,“长着一双含情目,却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焦大虽然是个粗人,却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盲人推拿师们近乎一天24小时都在一起,住集体宿舍,下了班手拉手回家。在这个世界里,自尊与自卑、爱情与情欲、私心与友爱、争斗与团结……五味杂陈、色彩斑斓,和正常人的世界没有半分不同。

“这部戏写的是人,不是盲人。”喻荣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一辈子吃饭的手艺

2011年,国家大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各出50%预算,要把当年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推拿》搬上舞台。

出品方先找了喻荣军写剧本,又找了郭小男做导演。演员多选用既具有舞台表演经验,又在荧幕上常常出现的“熟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