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母与农神:“社稷”一词来自性爱,具有先家后国的意蕴
“地”字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土字,右边是女阴形状的“也”字,土地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我们连用的“皇天后土”,后字的甲骨文字形为女性生产之状,后土是把生育和土地联系在一起,后土之神即是丰产之神,同时是女性。 中国上古时代,三月三的上巳节允许男女自由择偶,人们还会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如同农作物每年的更新一样开启一个新阶段,也有上古农神节的遗风。 -
“上巳节”是古代中国的正宗情人节:从孔门“风乎舞雩咏而归”到刘三姐对歌
周代的仲春之会,不仅是青年男女约会,也是全民春游的盛大节日。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男男女女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未婚男女则是节日主角,他们载歌载舞,嬉戏游闹。商周气候远比后世温暖,中原甚至能跑大象。 -
清明从节气到节日:吞噬了寒食上巳,唐宋时成中国首个黄金周
到了宋代,寒食清明还是连放七天,上巳节几乎已完全消化。宋朝人过清明节,就是一边扫墓一边春游,会带着美酒小菜,遇到好的景致就席地而坐开始宴饮。《东京梦华录》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
元宵节是怎么起源的:从祭拜厕所女神到过“情人节”丨自由谈
古代中国正式的情人节是上巳节(至于七夕节则是女儿节)元宵节从来没有被官方认定为情人节。然后我们只要翻一下从唐朝开始的各种元宵节诗词和戏曲,就会发现几乎全都是男女相爱主题。大家最熟悉的要数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著名的典故破镜重圆,也同样发生在正月十五。 -
重阳不止敬老:唐宋时期曾是国家法定假日
与上巳、清明称“踏青”相对,重阳节出游称“辞青”,象征秋天已深,青绿即将逝去。魏晋的文人雅士尤其爱重阳,比如魏文帝曹丕,就曾在重阳节送给书法家钟繇一束菊花,祝他健康长寿,并写下了名篇《九日与钟繇书》。而著名的“菊痴兼酒狂”陶渊明,也说自己特别喜欢九月九,又能赏菊又能喝酒,可见重阳节之受欢迎。 -
东西方在这里相遇:上巳节与三八节相隔千年的春风之会
宋代后女性的地位下降,与礼教下沉式传播的庸俗化当然有关,和世道变化的关系更大。上巳节的观念却在东瀛日本成了代代相传的节日。最初的日本上巳节和大陆是一样的规制,古老的《日本书纪》记载了显宗天皇的“三月上巳,行幸后苑,另设曲水宴”,这是一百多年前兰亭之会的超时空回响。此后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日本的上巳节成了专属女孩儿的节日“雏祭”,当天的主角是女孩儿和她们心爱的人偶玩具,还有少女的笄礼。 -
现代清明节的起源和演化:观照生与死,调和哀与乐
上巳、寒食、清明,这三个古代节日,本来还有各自的分工,但演化到唐宋时期,最终开始融合,产生了我们现代人熟悉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