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踩鹅鸭肠被热议,吃货为何对“下水”又爱又怕
经由饮食文化的多年发展,中国不同地区根据本地的口味偏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下水菜肴,下水既含有营养成分,比如肝脏是铁质的最佳天然来源之一,但食用它们确实存在一些健康隐患。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下水能让吃货们又爱又恨。 -
小店、小巷、小城,这届吃货们的美食新地标
“味蕾游”愈发成为受欢迎的出行方式。游客们为品尝一份佳肴,不远万里,奔赴山海。《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食,是人们探索地域的指南针。文旅市场的县域游热潮,与小城美食的华彩共振。金华、义乌、延边、潮州、清远、襄阳、遵义、伊犁,更多陌生地域的宝藏被发掘出来。 -
从“卖惨引流”到“诬告引流”:“造谣吸粉”的网络生态伊于胡底? | 快评
与之类似的“给住院婆婆吃泡面”“女子编排‘老头强奸孙女致怀孕’被拘留”事件已经上演过。一些自媒体从业者发扬“为了流量不惜坑蒙拐骗”的精神,编造放大代际矛盾、男女矛盾、婆媳矛盾的“类型片”短视频,意在收割流量获取分成,或是殊途同归的向“宇宙的尽头是带货”迈进。 -
李军 | 《吴荫培日记》所见二三事
清末的苏州名人,不少留有日记,不少也是吃货,如京师名菜“潘鱼”据说与潘祖荫有关,但《潘祖荫日记》简略至极,基本不谈国是,更别说吃食了,倒是他在家书里,一直让苏州的家人源源不断地寄各种食物、药物。相较而言,吴荫培是既会吃,还会制作,也乐于记录这一切。 -
大闸蟹在英国泛滥成灾,吃蟹大户上海人酸了慕了
最近,大闸蟹又双叒叕火了。 一边是来自亚洲的大闸蟹在英国多地泛滥成灾,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忧虑;另外一边却是某演员的一条微博,将近期堪称猖狂的“蟹卡骗局”送上了热搜。 梭子蟹、面包蟹、帝王蟹......螃蟹种类众多,唯独“大闸蟹”是中国吃货心中的白月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要吃掉约三亿只大闸蟹,全国超过10%的大闸蟹被上海人吃掉了,年消费量在8-10万吨。然而,备受国内青睐的大闸蟹为何遭到外国人嫌弃? “知道”跟你来聊聊大闸蟹那些事儿。 -
01:2
“吃货文人”梁实秋丨那年今日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87年11月3日病逝,享年84岁,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编写了30多本英汉字典、词典及英文教科书,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他既是文人,又是一位“吃货”。“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这段话是梁实秋下笔谈吃的初衷。他一生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如《雅舍谈吃》《人间食话》,他从春饼写到瓦块鱼、藤萝饼,还有驴打滚、艾窝窝和水晶肘,既有民间家常,又有地域特色。他谈品相、谈火候、谈馆子、谈文化,以文论食,食味人间。 -
江南人的春天,装在菜篮子里
江南人的四季是装在菜篮子里,到了春天,那些征服历代吃货肠胃的春鲜一一上市。走在菜场里,可以看到“春在溪头荠菜花”“雨前椿芽雨后笋”“蒌蒿满地芦芽短”“明前螺蛳赛肥鹅”…… -
为什么这届吃货都在对着全国菜疯狂吞口水?
记忆中的乡村宴席文化,其实处于消逝中。虽然农村的各种习俗还在、宴席也在摆,但桌数很难凑起来,有时村里年轻人一个盛大的婚礼,能到齐的人只能摆个五六桌。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农村的宴席文化。 -
美食大串联:一个吃货的西成高铁之旅
正是高速发展的现代交通,让我们有可能把广阔地域的美食一“胃”打尽。 -
沪昆高铁:那趟开往舌尖的美味号列车
对吃货来说,坐上高铁找美食,显然是人生的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