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体饮料整顿,数千患儿“断粮” ——游走灰色地带的“奶粉”
郴州“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后,苯丙酮尿症(PKU)患儿一度面临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两难选择:要么不吃,任由智力退化;要么选择进口配方粉,拥有特医食品资质,但价格高昂。 在政策明确特医食品定义之前,一部分固体饮料确实充当了特医食品的角色,也被纳入医保体系。但如果严格按照特医食品新规,从2019年开始,国产PKU营养粉便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 “千林宝贝”创始人王润民透露,市场监管部门也充分考虑到了PKU群体的现实状况——包括主食在内的低蛋白饮食,需要每天吃、每顿吃,因此在短暂的停产过后,陆续为产品放行。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
湖南通报“蛋白固体饮料”调查情况:欺诈误导消费,顶格罚款200万元
-
“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幕后:利润高、追责难、刚需强
在通过官方注册的29个特医婴儿配方食品中,有21个是来自国际品牌的产品(包括美国、英国、德国、韩国、瑞士品牌),其余是来自3个国产品牌的8款产品。 此类固体饮料质量合格、手续齐全,市场监管人员平时去母婴店检查,很难掌握到商家的销售话术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 “在处罚之余,我们更应当考虑将具有此种恶劣行为的经营者,通过从业禁止、设定黑名单,将他们阻却在行业之外。 -
湖南永兴县通报“蛋白固体饮料”事件:两人被免职 将依法从严从重查处
-
郴州“固体饮料冒充奶粉”事件追踪:国家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发现一起重处一起”
除了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已经开始行动外,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广东、安徽、内蒙古等地的市场监管部门,也在严查普通食品冒充特医食品的事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分三阶段开展固体饮料、压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专项整治,“发现一起重处一起”,并且要“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整治对象分两类,第一类是生产或委托生产食品的企业,第二类直指近日舆论热议的母婴店、医院及其附近的食品销售单位等食品经营者。 -
明明是固体饮料却标宝宝配方粉 ——销售:市场反响很不错
因为母乳不足,我家宝宝从半岁起开始吃奶粉,但发现宝宝对普通奶粉有过敏反应。医生建议我们给宝宝食用为乳蛋白过敏高风险人群提供营养支持的配方粉。去年12月,我购买了雅乐迪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