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连续三季业绩下滑,“第三空间”不敌“价格战”
“价格战已经影响了消费者对咖啡的价格预期。” “以前有空间、休闲、文化体验等综合性需求,现在大量的需求转变成对咖啡这种产品本身的需求,甚至是单纯对咖啡因的需求。” 中国近三千个县级以上城市,星巴克已经覆盖了857个,并将继续加速下沉。 -
说好的送外卖“过渡一下”,为何“过渡”成了常态?
这群零工劳动者在一个快速的、不稳定的状态下努力生存。 “他们经常在访谈中提到,‘先干这份工过渡一下’。他们在‘过渡’之后也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跳去别的平台或者去干别的零工了。从一个过渡状态跳跃到另外一个过渡状态,形成一种常态性的过渡。‘过渡’逐渐从一种劳动的状态,变成个体的认知,最后成为一种社会的文化。” “这种过渡性目前有个很突出的特质,它在某些方面刺激整个社会向‘钱’看,一种以短期收益为主的导向。最突出的反映还不是外卖,而是直播行业。正因为它以赚快钱为主,所以它给了普通人快速应对人生危机一个机会,这也是过渡性的体现。从长远看,我觉得过渡性会冲击中国的人情关系和法理,会变得更加自由主义和市场化,也让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感了,它更多是一种市场理性工具主义的呈现。” “算法机制的设置就是一个游戏化的设置,它有各种各样的夏季挑战赛、冬季挑战赛,然后骑手会有白银、黄金、青铜、钻石之类的等级。如果我们从空间的角度把整个城市看作一个游戏竞技场的话,那么外卖骑手其实就是一个参与其中的选手,要骑着电动车穿越城市障碍,最终把餐送到顾客手里……你每送一单就会得到一个正反馈,然后你就多送单,多劳多得。这种游戏化机制形成后,你就会上瘾,最终形成的就是‘自我剥削’。” -
《黑神话:悟空》与山西“破圈”:游戏“取景”与文旅“取经”
游戏IP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动、与地方文旅的关联,消费品之间的互动,给予了各方无限的想象空间。 -
南洋学会会长许振义:“我们一直在强调传承祖籍文化”丨亚太群英荟
对任何地方或者是个人的观察,判断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说我曾经在中国待过10年,就能自称“中国专家”。 我们一直强调祖籍文化的传承和本土文化的创新。祖籍文化传到新加坡,过了一段时日,自然而然与本地融合,出现创新。新的分支对祖籍文化是一种补充,我们称为“本地文化的创新”。比如潮州戏曲、福建音乐“南音”,到了本地之后,如果创新做得好,就有海外推介的空间。 -
文博会二十年:中国文化生活经历了什么
时隔五年,中国导演带着新作再度回到戛纳主竞赛单元。 也许读者从未离开,只是需要在新的空间与作家重逢。 古今交替之间,新的文化格局,一边根植传统,一边走向现代,在相互交融之中呈现出崭新的样貌。 近年来,引起公众极大兴趣的三星堆、殷墟“考古热”,都与“探源工程”的考古进展密切相关。 多样化的文化要素越来越多地流动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而构成当代文化景观的文学、电影、考古文博等,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现代化叙事的特有风貌。 (本文首发于2024年5月23日《南方周末》) -
苹果“暴力美学”广告引争议:背后是职业被碾压的恐惧及文化乡愁丨快评
这则广告有意无意击中了人们内心的恐惧,再度引发了一轮“文化乡愁”:传统工具与技艺可以被新的技术代替抹平,这些工具技艺的运用者也正在被人工智能替代。如ChatGPT与Sora这样的AI大模型可以“压缩”海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重新塑造文学、音乐、美术、影视的生产过程,碾压作家、画家、音乐人、摄影师、导演的生存空间,威胁着取代他们的职业生计,“生成”新的艺术。 -
苏州:体验值比肩一线,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苏式美学”
根据南方周末研究院最新发布的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单显示,苏州位居第五,仅次于四座一线城市。换句话即,在公共空间体验值上,苏州堪称“新一线”。 实打实的数据说明,至少在全国最重要的57座城市里,苏州无论是文化空间还是消费空间,其给人的体验值都是领先全国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苏式美学”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魔力? -
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2023:苏州紧追北上广深,西部城市再次缺席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注重空间的舒适性和可达性。 -
不多也不少:盖“将将好”的房子
容积率只是可利用空间资源的上限,密度则决定了人情的冷暖,两者缺一不可: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式经营,必然导致过载,太寡淡的城市却也没有人气,建设难以为继。 每一种建筑文化都有自己合适的土壤,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物有所值都集中在外表上,对于性能的改善却不敏感。 -
三女子机场向歌手泼水被行政处罚:不容饭圈文化肆意挑战公共秩序 | 快评
本案中三名当事女子的行为不仅涉嫌违法犯罪,更是再次提醒狂飙不加节制的“饭圈文化”,是时候有所节制、知所进退了。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应当为自己为他人都留出适当的空间,谨守人际交往的边界与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