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
“也许我在未来十年,会开始写写我的‘负面人生’吧。”2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特地主办的乐黛云新书研读会上,这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声宣告,未来她的个人书写或许会触碰到回忆里最真切的部分。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终怀揣着“未完成感”。 当时在座听众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画上了一个句号。就在巴黎奥运会拉开帷幕的同一个清晨,乐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在对乐黛云的生平介绍里,最常提到的莫过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复招收留学生后第一批教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之一,且在开拓比较文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推动“跨文化对话”上成就斐然,与学者汤一介伉俪情深。而她对“欧洲中心论”“东风压倒西风”和“东方中心主义”的批评,“革命青年”的经历,学术思想的转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难亦不掩藏傲骨的个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过,乐黛云的许多学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历史的回忆当然重要。但她不会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对今天的很多背负生活压力、习惯向内收缩的年轻人来说,乐黛云的乐观和坚韧太宝贵。 与我们采访她的2021年相比,当前的世界局势越发波谲云诡。能够看到东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极力促成相互对话,更是这个时代值得珍存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这是晚年乐黛云的自我评价。她“能将真实的生命经验纵身入时代的洪流,在这一试金石上检视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迹”,这也是我们重发此文纪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发表于2021年6月。 -
高原剧场的拉幕人——追念万玛才旦先生丨电影法门
他是一个开创者,他的面前是一片藏语电影的空地,使命感让他在电影语言和形式创造上很用力,他在努力求索,想试一下能否建构一种独特的民族形式,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一个概念——“电影藏语”(而非藏语电影)。 -
段义孚:一位华裔学者和他的浪漫地理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寻找宋六陵:千年攒宫、百年风雨、十年考古
对于大众来说,宋六陵考古的意义也许就是不断地求索。“北宋、南宋之间的政治文化是如何传承的,通过文献我可以讲,现在结合考古,有时候会更准确一些。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营造他们的政治符号的?他们动用了什么样的力量来把握这个政治符号,形成了什么样的一种文化向心力?帝王陵更多的是在这个层面上来体现它对于现代人的价值。”李晖达说。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18日《南方周末》) -
四核五圈区域格局初成,沿海副中心与内陆强省会跃升丨宜商之城榜2021
《宜商之城榜2021》的评测基准是一套量化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市场活力、科技创新、人力资源、营商成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政策环境等八大维度,包括近八十项三级指标,关联原始数据超过8万条次,关联政策文本超过500万字。 四座一线城市、前述五大增长极以及长江经济带、高铁京广线,将构成菱形“钻石结构”状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 内陆和沿海两类“准一线”整体实力并驾齐驱,成本结构也惊人相似。这也说明,内陆区域中心城市很难单靠成本比较优势引进企业和留住人才。求索繁荣的道路上,中国需要新的宜商规则。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27日《南方周末》) -
为突破不断求索 雷凌双擎携手黄执中“做更好的自己”
-
这所大学办了8年,却被惦念80年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双一流”时代,在教育界纷纷讨论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向外求索时,人们再度将视线重新回溯到80年前。为什么80年过去,人们对西南联大的研究,不冷反热,越来越热? -
巴菲特头号接班人突请辞
一直被视为美国投资巨擘巴菲特“接班人”热门候选人的戴维·索科尔日前突然递交辞呈,巴菲特3月30日证实了这一消息。巴菲特当天发表声明说,索科尔购入卢布里佐尔公司股票是在其提出收购建议之前的行为,而且索科尔在开始谈论收购事宜之前就曾向自己提及已购买卢布里佐尔公司股票,因此自己不认为索科尔行为违法。巴菲特表示没有要求索科尔辞职,对方也未表示辞职与收购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