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会议口碑每况愈下,要警惕学术权力滥用
不少人积极参与各种会议,更大与更真实的目的在于构建或扩大学术朋友圈,尽量认识一下行业大佬,力争要到大佬的联系方式。 大佬们驾到,但很多情况下,不少人讲的还是老掉牙的东西,不少人仅仅把之前在其他场合讲过的东西改头换面一下。 各类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及编委为何那么受欢迎?现行科研考核体制与机制下,刊发论文是最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发论文,尤其是如何快速发论文,作者们当然是与众期刊的主编、编辑及编委们攀上关系。 -
近期无献血记录会导致献血证过期?公益、非营利仍跳不出经济规律丨快评
献血讲的是自愿、无偿原则,那本来只应利用潜在献血者的公心与道德感。但如果整个献血机制全然寄于这一点,可能会导致供血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仍以《河北省献血条例》为例,献血机制,一是利用了个人的自利心及对家人的爱,就是个人与家人有优先用血权,并可免除或减免用血的成本费用;二是对体制内人员进行动员与物质、精神激励,“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读学生率先献血”(第4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高等学校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献血活动(第15、16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献血者误餐、交通、误工等适当补贴,向献血者发放献血纪念品”(第24条),所谓的补贴其实质也是一种价格。 -
郑永年:“三中全会解决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土壤问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驾马车”,是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 当前,地方国资的投资倾向投资3-5年,不利于形成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这往往与主政者的任期相关。 中国不是缺乏创新创造能力,而是缺少顺利转化为本国的新质生产力,这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此次三中全会的重点就在于调整生产关系。 -
被处罚的知网由央企控股:学术评价体系对其太倚重是更大问题
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办的期刊或者是从他们那里产出的论文,是高度远离市场的,并没有一个常态、及时的评价反馈机制。而你能想象,如果能被中国知网评选为有影响力的期刊或者论文,这对主办方和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殊荣”。所以你会看到,每年中国知网的各种“评选榜单”一公布,很多上榜的高校刊物都会第一时间发喜报,告诉大家“我们上榜了”。从性质上来说,知网的评选,跟B站评选“百大Up主”,微博评选年度榜单,都是一样的。 -
专访薛其坤,谈顶尖量子科学家最关心的事
很多重要技术的精度提升一个量级或两个量级,将会带来非常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国家在量子科技领域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点上,我蛮有信心。 今后,自由探索型和国家需求导向型的科研项目分类评价机制将会逐步建立起来。 我的职业不仅解决了我的生活,更满足了我的兴趣。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做基础研究,尤其做“无用”研究工作的人,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世界支撑,天天过得非常快乐。 -
阿尔茨海默症新药临床获积极结果丨科创要闻
9月19日-9月25日,美国两家biotech公司Sesen Bio与Carisma宣布合并;以色列AI疾病模型公司CytoReason与辉瑞扩大合作,以AI进行新药开发的热度不断攀升;生物制药公司Alzheon公布其阿尔茨海默病新药2期积极结果。 前沿基础科学领域有三项进展值得关注:一种“缓慢给送、剂量递增”的疫苗接种新策略可极大地提高抗体反应,中国科研团队破译了几丁质生物合成机制,研究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起源于视锥细胞损伤而非血管病变。 -
黄埔的突围时刻
“身处黄埔,不仅可以对接区内的产业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所有科研、产业资源都可以利用。” 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广州科学城,从黄埔港到广州国际生物岛,南北贯穿着两条轴带,一条被称为“产业创新带”,而另一条则称为“科技创新带”。 “以前在系统内,大家要做的就是发论文,现在考核机制向产业向市场倾斜,比如帮助企业解决了哪些技术难题。”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
科研体制改革要从允许课题组成员获得劳务开始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说:“要加快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有关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话题,自此再次现诸报端。 -
更是人家的“骄傲”
探寻科学突破的成因时,最好还是少关注些人种禀赋要素,多关注些发展机制要素。 -
是我们的骄傲,更是人家的“骄傲”
探寻科学突破的成因时,最好还是少关注些人种禀赋要素,多关注些发展机制要素。